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莫亚丹
骑着摩托车,车上挂一把青菜、二两猪肉——近日,蓝绍会以这样造型出现在记者面前。
这些肉和菜,是她给同村的残疾人蓝小妹买的。从2010年至今,蓝绍会每当上街买菜,都不忘给蓝小妹捎上一些大米,或者肉和菜。
蓝绍会是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下加那屯的农民。30年来,蓝绍会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坚持自己的爱心帮扶之举。
“要是没有蓝大姐,我不知道还要住烂泥房多少年。”提起蓝绍会,贫困户劳齐勇心怀感激。
2017年,蓝绍会在帮扶走访中发现,村里的几户贫困户或因年迈体弱,或因身患疾病,无法自建房子。劳齐勇申请的危改项目,早于2011年获批,这么多年他仍住着烂泥房。这是因为6年前他突发疾病导致半身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妻子也在那时离家出走,家里一儿一女尚未成年。
“房子一定要盖!有政府补贴的2.8万元打底,剩下的我来想办法。”(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那时,蓝绍会刚拿到一笔10万元的贷款,打算用于扩大她的育肥牛规模。为帮助劳齐勇,蓝绍会拿出了2万元。
2017年底,一层约80平方米的新房建好。“那2万元我也不用你还,房子你安心住。”她对劳齐勇说。
那笔10万元贷款,她全都拿出来,帮助其他4户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也盖起新房。截至目前,蓝绍会共帮助12户贫困户解决危房问题。“钱我不让他们还。我要好好发展育肥牛产业,等有了收入再努力把钱还上。”蓝绍会如此计划。
早在1987年,蓝绍会就在村里率先尝试贷款创业。当时,塘太村家家户户住泥房。不甘忍受贫穷的她步行数公里到乡里,向金融机构贷款2000元种桑养蚕。一年后,她成为村里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之一。
信用贷款让蓝绍会尝到甜头,她引导群众共同致富。1990年,蓝绍会向金融机构作担保,给3名村民每人申请2000元贷款,投入种桑养蚕。她的行动打动了信贷员,金融机构表示只要蓝绍会担保,愿意给村民放款。
很快,桑蚕业有了效益,乡亲们还了贷还攒了不少钱,致富信心更足了。
1990年以来,蓝绍会协调多家金融机构,为村民担保贷款500多万元,为村集体和村民垫支贷款高达16.8万元。
30年来,蓝绍会写就孝老爱亲、扶贫助弱“大文章”,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
如今,已60岁的蓝绍会被问及何时“退休”,她微笑着说:“我是一名普通农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能动,我会继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爱的车轮30年不停转 ——记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下加那屯农民蓝绍会
开栏语: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八桂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潮流的先进人物,他们立足岗位,以身作则,以磅礴的力量感召着壮...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