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八桂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潮流的先进人物,他们立足岗位,以身作则,以磅礴的力量感召着壮乡儿女砥砺奋进。经自治区党委同意,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统筹部署,从全区选取200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集体进行宣传报道。本报将于今日起开设“八桂先进人物风采”子栏目,陆续报道来宾市10位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敬请关注。
6月7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下加那屯“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蓝绍会正好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车上挂着一把新鲜青菜、二两猪肉,她说这是给同村的智力残障人士蓝小妹买的。从2010年至今8年来,蓝绍会每天骑车上街买菜,都不忘给蓝小妹捎上一些大米,或者肉和菜。
蓝绍会1.46米的个子、体重84斤,仅仅比她的摩托车高一个头。虽然身材娇小,但是她身上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如今已经60岁的蓝绍会,从1987年开始,30年来,她踏着单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累计爬山涉水30多万公里,她的爱心帮扶之行就像脚下的车轱辘一样,永不停转。
单车:20年骑行数万公里,为村民担保贷款数百万元
忻城县北更乡地处大石山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说。1987年,当时这里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年均纯收入仅为200多元,塘太村下加那屯家家户户均为泥房,不甘忍受贫穷的蓝绍会步行数公里到乡里,向信用社贷款了2000元开始了种桑养蚕,一年后,她成为村里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之一。1990年,蓝绍会买了一部自行车,从此开始了她20年的单车骑行之路。
下雨天,泥瓦房不是漏雨,就是掉瓦片,如何让人住得安心。蓝绍会认为,要住上新房,必须增加乡亲们收入。于是,蓝绍会每天都骑着单车往返于家与银行之间,她的诚信与行动打动了银行信贷员,信用社表示只要蓝绍会担保,愿意给村民贷款种桑养蚕。
面对着一年后要还数千元的本息,很多群众打起了退堂鼓。为增强乡亲们的致富信心,蓝绍会向姐妹们拍胸膛担保,“如果到时候贷款还不起,我帮大家还。”
1990年,蓝绍会向信用社、农行作担保,给一些群众每人申请了2千元贷款,开始了种桑养蚕。很快,收益见效,乡亲们不仅还了贷款,还积蓄了不少钱,增强了致富的信心。
蓝绍会为使村民致富可谓绞尽脑汁。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时间里,蓝绍会骑着她的单车骑行数万公里,先后协调信用社、农行等部门为村民担保贷款额达500多万元,先后为村集体和村里的妇女垫支贷款资金高达16.8万多元。
2010年6月,北更乡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把整个乡镇围困了5天5夜。恰在此时,村里13户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的还款期限到了。由于洪灾肆虐,部分农户家里损失惨重,一时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作为贷款担保人的蓝绍会毅然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断电、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劝阻,骑着单车翻山越岭走了三天,赶到相邻的古蓬镇农行营业点,为妇女贷款户按时还上了32万元的小额信贷款。
电动车:争分夺秒为残疾人办实事,帮扶路上不言放弃
2010年,蓝绍会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自行车,从此开启了“电力满满”的帮扶时期。“虽然电动车比自行车省力,但还是有缺点,就是有时候想去远一点的村屯走访,车子开到半路就没电了。”蓝绍会抹着眼泪向记者讲述她的艰辛帮扶故事。
2014年11月份的一天,蓝绍会到20多公里外的遂意乡板桐屯,帮扶一位智力障碍人士蓝日球,就在晚上回程行至一半时,电动车的电耗尽了。“当时是晚上11点多,天还在刮着风、下着雨。”蓝绍会艰难地推着车子,行走在泥泞的路上,一不留神,车子连人翻下路边,膝盖重重地磕了一下,鲜血直流。泪水、雨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艰难地扶着电动车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的方向继续前行。一个小时后,蓝绍会才艰难地回到了家里。丈夫心疼地责备她,以为可以打消她以后的爱心帮扶的念头,但蓝绍会却不顾自己伤势,休息两天后,又骑着她的电动车去蓝日球家探望,对接帮扶事宜。
帮扶路上,摔过多少次,蓝绍会已经记不清了。每次丈夫看到她受伤的样子,总会责怪她,“别人是先搞好自己的小家再帮大家,你倒是反过来,只顾着帮大家,而且你要帮的这个大家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面对丈夫的责备,蓝绍会似乎并不在意,她总是微笑地回答,“我现在白天帮助别人,晚上回家再加班做自己的事,不会耽误家里的事的。”
30年来,蓝绍会不遗余力地帮扶临近乡镇共20多位残疾人士,不是帮助他们要政策、要资金,就是自掏腰包给他们送粮油,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她从不言弃。
摩托车:每月骑行1千公里,爱的车轮永不停转
2015年12月,蓝绍会花了3200元买来摩托车后,更是将需要帮助的村民的大小事全揽在自己身上。就在记者采访蓝绍会当天,她刚骑着摩托车从乡政府帮贫困户办理危房改造手续回来。
“虽然村里这些‘五保户\’每年都有危房改造的指标,却没钱盖新房,盖不起新房,危改补贴就拿不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蓝绍会骑着她的摩托车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与村干部研究解决办法。
2017年3月,当来到一位名叫劳齐勇的残疾人家里时,蓝绍会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劳齐勇解决困难。
劳齐勇于2011年患上股骨头坏死从此瘫痪在床,妻子已离家8年,至今不知所踪,而劳齐勇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其中大儿子在年满17岁后便外出打工,小女儿正在读高一,全家人只靠着微薄的低保收入生活,经济状况极度困难。
“看到他家住的还是年久失修的瓦片房,而且有几块瓦片就悬在劳齐勇的床边,随时可能砸到他,我就想着要帮他们搬家。”蓝绍会说,虽然申请危房改造可以获得补贴,但对于劳齐勇家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她便在自己身上“打起了主意”。蓝绍会以自己的名义到银行贷款了10万元,全部投入到村里5位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中。
有了建房资金,劳齐勇的新房终于建起来了,如今已基本具备入住条件。建新房总共花去了近5万元,而危改补贴可以获得2.8万元,差额部分,蓝绍会向劳齐勇表示,不用还!
“蓝大姐是好人,她帮我们家太多了。”说起恩人蓝绍会,劳齐勇感动地哭了。“蓝大姐不仅帮我家盖好了房子,每个月还会给我们送来米和面条,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专门利人,从不利己。蓝绍会是很多人心中的“活雷锋”。黄振壮是返乡的创业青年,当初带着他到处考察创业项目的便是蓝绍会。黄振壮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时,被蓝绍会说服后决定留下来创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蓝绍会连续两周骑着摩托车带黄振壮到附近乡镇考察创业项目。当敲定要养羊后,蓝绍会又给他担保贷款5万元。
“我真的很感激蓝阿姨,如果不是她带着我去考察创业项目,做我的贷款担保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的很感谢她。”黄振壮说。
蓝绍会计算过,在买摩托车的这两年半里,她每个月都会花掉200-300元的油费,算起来相当于骑着它走过了近两万五千公里的路程,相当于每个月要骑行1千公里。她和她的摩托车,总会及时地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的面前。
30年来,蓝绍会的爱心车轮永不停转,她以群众的利益为纸,以个人的诚信、爱心为笔,写就了孝老爱亲的“大文章”,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多项荣誉。
如今,蓝绍会已60岁,当记者问及何时才“退休”时,她微笑着说,“我是一名普通农民,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永远年轻,共产党员要当好表率,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本报记者 樊荣华 王瑶 通讯员 莫亚丹
新闻推荐
5月29日,县长李朝晖率扶贫、水产畜牧兽医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思练镇毛洞村、南闷村、大塘镇木兰村、六安村等深度贫困村调...
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忻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