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29日,以“领略榕乡非遗文化·畅游中平秀水青山”为主题的象州县中平镇第六届庆丰收民俗文化旅游节在中平镇隆重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万名宾客应接不暇,流连忘返。(7月31日《来宾晚刊》)。
无独有偶,7月22日,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水韵”文化旅游节在该镇灵湖村精彩上演,揽客近4万。此次活动融合了“神奇水韵梦幻灵湖”特色文化元素,充分展现灵湖水韵的魅力。
为什么这些乡村文化旅游节动辄能吸引上万的游客蜂拥而来,而且大多能让游客感觉不虚此行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当地政府足够重视。类似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一般都是当地政府主办,从整体策划到各个细节,从主场地的选址、配套宣传到疏导停车、安保巡逻等工作,都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身影。可见,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使这类活动更“高大上”,也是成功的前提保证。
其次,地方的旅游资源“有料”。都说“花香自有蜂蝶来”,自然景观、人文底蕴、民风民俗等基本的旅游资源有突出之处,外加上述“文化旅游节”活动的烘托熏陶,才能产生八方来客的效应。
再则,参加这样的文化旅游节活动经济实惠。这样的节会一般都是不收门票、观赏购物自便的自助游,不像某些大旅游区有坑蒙拐骗、强迫购物的隐忧,游玩环境宽松自如。
最后,乡村旅游接地气有特色,能“互通有无”吸引城里人。笔者曾在“灵湖水韵”现场看见一名游客指着稻田对他的小孩:“你看,这就是稻谷,我们的米饭就是稻谷经过加工得来的”,小孩则瞪大眼睛看得很入神。乡村旅游有很多因素能吸引城里人,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共鸣和反思,这也是其先天的优势所在。
以上诸因素,是乡村旅游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搞好乡村旅游,对于宣传一方乡土、开发好接地气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打造出更多可供选择的游玩去处,都大有好处。而搞好乡村旅游,更重要的是能惠及一方百姓。□原连辉
新闻推荐
县委书记到宣传文化系统调研时强调 把握正确主旋律 凝聚发展正能量
7月14日,县委书记邓应文到宣传文化系统就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担起责任,把握方向,围绕中心,服务群众,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出更多硕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钱琳...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