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面山又名破额山、白虎关。位于象州县南部5公里的柳江河畔。此山之所以引人注目其原因有三:一是此山有唐太宗时代名将薛仁贵的衣冠墓,二是此山在唐诗《酬曹御过象县寄》中描写过几笔,三是千年古刹——南山寺在此山半山腰。
作为象州县人,我曾两次上过回面山。但让我真正识得回面山的“庐山真面目”,还是前几年之事。
那是2012年的春天。我和几个昔日的同窗好友,在小聚一番后游兴大发,于是就租了条小帆船沿柳江顺流而下,向回面山驶去。此时正值中午时分,风和日丽江水如蓝。我们将船速降到了最低档,任其缓缓飘流,以观赏两岸桃红柳绿,芳草茵茵的无边春色。突然船下的江水急促起来。待我们抬头一看,噢,一座雄奇的大山已扑面而来。原来回面山到了!山虽不算太高,但却十分险峻。特别迎江那面,笔直如一堵巨大的石墙,傲然地拦截住滔滔南下的江水,使之不得不来一个90度的急转弯掉头西去。我想,回面山之名大概是因此而得的吧!
约3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位于半山腰上的南山寺。该寺位于一个大岩洞之内。洞口处有几条钟乳石倒悬,有水顺石而下,有如倒挂的白色珠帘,滴哒有声并积于洞前成一小泉。据说这泉水几百年来从未干过。寺外有几株柚子树。听人说所结的柚子,肉粉红,其汁甜中带酸,开胃降暑。遗憾的是我们来不逢时,由于季节已过,我等只能望树兴叹。寺洞前的小石坪上有一亭,史载为宋朝所建。有亭中宋太守孙觌所题的“拟草亭”可为证。洞内所供奉的几尊佛像,圴塑得慈眉善眼栩栩如生,佛像衣冠十分华丽。这当然应该是来此朝拜的善男善女之“功德”了。由于正值星期天,故神台上的香火缭绕,寺内人声鼎沸,鞕炮声不绝于耳,很是热闹。
我们继续往山顶攀登,急于朝拜唐朝大将军薛仁贵衣冠墓。据《象州志》记载,公元607年,这位唐太宗时代曾统领百万大军东征西战的大将军,由于奸臣张士贵所害,被贬到象州辅佐象州州官处理军政事务。在象州两年多中,薛仁贵为象州百姓除恶扬善、济困扶危、兴修水利,深受象州百姓所爱戴。在两年多后,由于番邦入侵,唐太宗因手下无人挂帅,又降圣旨将薛仁贵召回京都之时,薛仁贵为了感谢象州百姓的深情厚意,即将其随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的头盔、战袍留在了象州。薛仁贵奉圣旨回京后的第二年清明节,象州百姓举行隆重仪式,将其衣冠埋在回面山顶,并用青石板刻的“唐大将军仁贵衣冠之墓”的墓碑立于墓前,世代朝拜。
岁月无情,盗墓贼无道。当我等登上回面山时,除一个大坑和坑边几块大石板及一块一米余宽、三寸多厚已断为几截的清朝州官重立的墓碑外,已别无它物。(所幸的是,我最近听象州县史志办的领导说,象州人民政府已拨款将薛仁贵衣冠墓修茸一新。)因传说薛仁贵星相属白虎。故回面山又有“白虎关”之称。
站在山巅放眼北望,滔滔柳江和千年古镇象州尽收眼底。大江奔腾、古镇依稀。我们不由想起了柳子厚的那首七绝:“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然而,我们此刻的心情,自然与柳子厚当年被贬的抑郁心情迥然不同了。面对横跨大江彩虹般的大桥和象州县城幢幢高楼……千年古城的巨变,我们不由心胸开阔,壮志平添。
当一阵从江上吹来的凉风将我们从沉醉中吹醒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依山西下。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收拾东西,迎着金黄的晚霞匆匆地踏上归途。□周松岐
新闻推荐
象州 不满离婚调解 男子殴打法官 涉事男子已被行政拘留及罚款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颜强)7月24日上午,象州县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7月20日,象州县人民法院寺村法庭庭长及书记员在送达离婚案法律文书途中,被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郝某帮殴打,并弄坏执行公务警车...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