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诫村民禁赌禁盗窃的古石碑。
7月14日,象州县寺村镇花池村委木屯村热闹非凡。这天象州县仫佬族文化节暨第六届广西银氏宗亲联谊会在该村举行。
早上8时许,身着仫佬族服装的村民早早在村口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给客人敬茶、送上鸡蛋,一片欢声笑语。
据了解,木屯村有500多人口,其中银氏有400多人,极少部分为蒋氏和刘氏。该村加上周边的几个村,是象州县仫佬族比较集中的仫佬族聚居地。每年的农历六月廿一,银氏仫佬族都会举办文化节。
说起来,木屯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祖先勤奋励志 后代人才辈出
象州银氏先祖来自罗城县,属于罗城银氏的分支。据现保存有的象州银氏老族谱记载:
始祖讳琛任交趾之县原籍河南开封府彭城县始迁罗城县后寄籍象邑,来兹始祖考讳汉号天章。
63岁的村民银济国介绍说,明朝时,银氏老祖在河南开封为官,因看不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亦不愿意与官场同流合污,辞官回乡。此后,银氏一族迁至河池罗城聚居,并开枝散叶至象州县寺村镇木屯村。
“清朝,银氏先后出了三个举人。”银济国介绍,武举银起朝,文举银肇家、银源是他的后代。“我10多岁时,还曾看见过宽约80厘米、长1.2米的樟木牌匾,上面刻有‘武魁\’两字,楷体,有落款。文举也有牌匾,但因历史原因已被破坏丢失。”
“老人们传下来一些趣事,就是银源有过目不忘的好记性,骑马过街,沿路门口10多幅对联他都能记住。能诗能文的银源还跟郑小谷有过文战,因此得到了郑小谷的赞赏与尊重。”65岁的村民银建全说,银氏先人勤奋好学,也重于教书育人,流传着很多激励故事,也成了后人争相学习的榜样。
如今,村子里人才辈出,不少人通过念书走出村子,当上了教师、公务员,也有不少人创业经商,反哺家乡。以模仿迈克尔·杰克逊著名的银成宝也生长于这个村子。逢节庆,银成宝也会抽出时间回到家乡,为乡亲们表演才艺,给村民送上欢乐。
古碑警示后人 村子盛行文明风
银济国说,从银氏来到木屯村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头一座村社的墙上镶嵌有一块古石碑。仔细辨认,石碑上的具体内容为:
千古箴铭
尝观赌钱渐行窃盗之事,窃盗每因赌钱为媒,今二村公议预严窃盗终禁赌钱,赌钱罚银壹两伍,窃盗罚猪六十斤,窃盗虽窃一物即为盗,赌钱或通半文即为赌,以上概行禁约老幼各宜遵守,倘有不遵禁罚者送官究治,兹恐无徵不信公立碑记存证。
根据石碑上的记录,石碑是根据公议而立的村规民约,禁窃盗禁赌钱,共同抵制盗窃赌博,肃清村里的不正之风。
这块石碑引起了象州县博物馆的重视并前往查看。
“落款是乾隆三十年正月三十日,距今有252年历史了。”象州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廖江油仔细查看石碑说,之前所发现的村规民约石碑中,最早的是嘉庆年间,而这块石碑是乾隆三十年,比嘉庆还早上30年,可谓目前象州博物馆内发现的最早的一块村规民约石碑。
“这个禁赌禁盗窃的古石碑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村民银济国说,村子一直以来村风淳朴,哪家把东西放在门外过夜,都不用担心有人偷走。随着村子的发展,村民的思想在跟着转变,文明之风越来越强。“村民排练小品也以禁赌禁盗窃的古石碑历史为题材,劝诫后人,演出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此外,木屯村里还有一块同心泉水井石碑,记载了乾隆五十四年间,木屯村与邻村屯盘村一起挖井、修整水井的历史,以立下石碑,告诉后人吃水莫忘前人,共同爱护井水,两村共饮一井水。
有古石碑有历史,数百年来,木屯村不断发展。修建篮球场、文化综合楼、硬化巷道等,近年来,村民们合力建设村子,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春节,组织开展百家宴活动,每家自带一道菜肴参加;每年农历六月廿一,举办仫佬节,请文艺队和广场舞表演;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年轻人集资给六十岁以上的一百名老人买礼物、请吃饭,免费体检。
村人们繁衍生息,不论银氏、蒋氏还是刘氏,他们团结互助,共同守护着村子的日月星辰流转。■晚刊记者 陆娜 文/图
新闻推荐
“乡土电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象州县打造农村电商新模式观察
日前,象州县寺村镇六道村村民黄文彬要买化肥和农药,他掏出手机点开“欢村购”APP选购了500元的农资,下午货物就送到家里。“这比上街买少花100多元,真是划算。”黄文彬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后说,“以前...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