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邓应文(右三)到运江镇检查党建工作。(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宣传部党支部等县直单位党支部和城南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妙皇乡古朴村党员带领青年突击队义务劳动。(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促脱贫。(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罗秀镇军田村村委规范化建设。(彭娜 摄)
党员干部在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返乡人才张绪光在教授村民种植甘蔗。(黄隆天 摄)
“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黄飞 摄)
“童心向党·永记党恩”朗诵比赛。(黄飞 摄)
在职党员进城南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彭娜 摄)
象州县城。(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近年来,象州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线,聚焦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干部队伍,创新党建载体,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压实党建责任主体,助推党建升级,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出亮点;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象州县实现经济腾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个原则”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该县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原则,把从严治吏要求贯穿培养干部提升素质、选贤任能的全过程,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和作风建设。
“一个原则”促学习,提升素质。该县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5个2”学习教育载体,集中学与自主学并重、正面学与反面警示并用、辅导学与督导学并行、全面学与侧重学并举。结合党员积分评级登记工作,将学习教育与机关党建工作相融合,实现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在全县形成争当合格党员氛围。党员积分评级登记工作得到全市推广,并荣获2016年全国组工教学案例三等奖。
“一个原则”定标准,选贤任能。树立鲜明的干部干事创业导向,大力选拔“重品行、善谋事、会创新、能落实、敢担当”的干部。在去年圆满完成的乡镇换届工作中,注重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换届工作有序进行。乡镇党委换届共选出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109人,纪委班子成员55人。党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38.2岁,其中35岁以下的31人,占总数的28.4%。通过这次换届,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极大改善,涵盖了熟悉社会、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领域工作的领导干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两大创新”打造基层党建品牌
实施“红领党建”工程,打造非公党建升级版。该县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规范工作推动机制和完善党建保障机制等三大方面,充实县非公党工委,设立乡镇非公党建工作站、工业园区党建片区工作站,并且通过强化“红领队伍”素质、推行标准化建设、建立联系指导、联席会议、防瘫预警、经费保障制度等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规范组织运行和加强制度保障,不断提升非公党建工作质量,增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该县在全县11个乡镇设立了非公党建工作站,举办20期“红色培训班”,创建“一企一品”。2016年,《象州县三项机制打造非公党建“升级版”》得到自治区组织部《广西组工》的刊载。同时,全县共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示范点15个,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推行“双报到”制度,构建社区大党委格局。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县城4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成立联合党委和建立联席会议,依托“四张表格”工作法(报到表格、需求表格、服务表格、评价表格),发挥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政策、人才、技术、物资、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与所在社区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2016年来,该县共开展主体活动16次,帮助解决社区公共需求、家庭需求问题和实现居民“微心愿”356个,服务社区稳定和谐发展。
“三评方式”压实党建责任主体
“一把手”率先“评”。“我作为抓党建第一责任人,我一定会履好职、尽到责。”这是县委书记邓应文常挂在嘴边的话。该县制定下发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考评办法,明确各级党(工)委书记作为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邓应文率先垂范,2016年以来共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基层党建工作重大问题,20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把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年度述职“评”。象州县将基层党建工作列入绩效考评中,建立和实行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的制度,完善基层党建日常督导考评、年度履职考核和年终述职评议细则,厘清述职考评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同时,将述职评议考核延伸到县直单位,并把评议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树立了重视基层、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巡回检查“评”。每年召集各个党(工)委组织委员和分管党建工作的主要领导到各个乡镇定期开展2次党建巡回检查,通过相互直接的评比打分,看思路、看做法、看变化,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互相提高。
近年来,该县涌现出石龙镇花山村、妙皇乡大窝屯、运江镇石鼓村、寺村镇六道屯、中平镇柳村屯等10多个自治区级、来宾市级的党建示范点。
“三大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加强经费保障。按基层党建“八大工程”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将基层党建专项经费、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级组织办公经费、非公党组织活动经费、屯级“三会”组织人员补贴等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共1500多万元,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有保障,全县基层党建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队伍保障。以招才引智为抓手,突出抓好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小高地能力提升工程”,引进10多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和产业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资源“蓄水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我为象州人才建设献一计”活动,动员该县各基层党(工)委、县直各单位“一把手”踊跃献计献策,助推该县人才队伍建设,共征集到建议和意见32条。
加强阵地保障。加大力度推动村委规范化建设。整合资金600多万元,进一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新建或改扩建运江镇山坳村、象州镇城北社区、罗秀镇军田村等一批村级办公活动场所。
“四项措施”助推基层党建升级
选优配强班子。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严肃县乡换届纪律。水晶乡作为全市乡镇党委换届试点,代表来宾市接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观摩并得到高度评价。出台组织委员离任审查办法,此做法得到中组部《组工信息》刊载推介。
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党费收缴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排查统计未按时换届的基层党组织,并及时指导完成换届工作。采取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检查,督促各个单位补交党费。
开展百日大攻坚活动。通过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分类施策加强组建、优化理顺组织设置、指导帮扶有效运转、持续扩大党员覆盖等方式,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由2015年的76%提高到2016年的78.2%,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82.3%提高到84%,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化组织建设和引领、资源整合、渠道创新、强化保障服务,完成全县所有18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整顿提升。以点带面,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农民增收。成立广西象州县电子商务中心,建立遍及全县村屯的物流网,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6月24日,来宾警方向媒体公布:6月21日凌晨2时许,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联合象州县公安局,成功破获1起贩卖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各类毒品可疑物1300克,扣押涉案车辆2辆、毒资十几万。此外...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