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短发、黑色西装、矮跟皮鞋,打扮精干利落的韦晓玲走在校园中,步履匆匆,眼神坚定。韦晓玲是象州县象州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象州镇中)校长,从教近24载,硕果累累,曾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自治区优秀教师并记个人二等功等诸多荣誉。谈及这些荣誉,她笑道:“我是冷不丁就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之前从没敢想过。”
打造教学团队 倡导百花齐放
“我在这个学校的时间很长,1993年一毕业就待到现在。”韦晓玲说,起初的学校只有一排平房教室,没有围墙,是全县排名末位的学校,“只有考不上初中的学生才来这里上学,1998年以前从这里考上高中的学生为零。”
然而,当初最不起眼的学校如今却成为象州县排名前列的初中。“是我们这一代老教师你一砖我一瓦地构筑,才有了现在人人称赞的成就。”韦晓玲一句道破秘密。
虽然从教于偏僻简陋的乡镇初中,但韦晓玲始终保持着超前的教育理念和胆识。2010年全区开展“百名名师”评选活动,韦晓玲作为全区唯一的初中数学老师成功入选。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的她深刻意识到初中数学在教学上的短板和不足问题。面临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短缺的挑战,韦晓玲和她的团队远赴教育发达的江浙地区以及柳州、来宾市名校取经学习,大胆施行教学改革,开创了“经典+实际”的教学模式,倡导“简单、简约才是高效”,主张快速带领学生进入正题,牢靠巩固所学知识,得到学生家长及师生的肯定。
韦晓玲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管教管导,在长达1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所带的班级曾获市、县先进班集体,她也多次获文明班级管理奖。教学上形成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风格,长期在地方(市级、县级)培训活动中进行授课培训。
“自己优秀不够,要让更多的老师一起优秀才能建立优秀的团队。”韦晓玲这样想也这样做。
2012年底,象州镇中创建了“韦晓玲劳模工作室”,吸纳各学科教师成立教学研究团队,每年开展教师培训,倡导一线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教育工作技能。此外,韦晓玲带领的教师团队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6个教学班师生共360多人,成效显著,8位教师分别成为区、市、县级专家。在她的带领下,“韦晓玲劳模工作室”已成为象州镇中组织和培养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的辐射地带,在象州县掀起一股以科研促教学的浪潮,这一工作室于2014年被县总工会评为优秀工作室。
把学生放心里 巧妙引导“后进生”
在一线岗位教学,韦晓玲将学生放在了心里。1996年,她身怀六甲还带毕业班的学生去医院体检,见此,医生问:“你是带着学生体检还是自己体检?”她回答:“先带学生检查完我再检查。”旁人敬佩不已。
说起学生,韦晓玲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一天晚上,正处青春叛逆期的覃同学语出惊人:“老师,我想请假回家打我爸爸一顿!”韦晓玲闻言惊讶不已,了解过后发现覃同学与父亲缺乏沟通,关系僵硬。在韦晓玲的委婉劝说之下,覃同学答应她不做傻事。而后韦晓玲也及时与覃父沟通联系:“孩子回家了给他个台阶下,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第二天,与父亲重归于好的覃同学向韦晓玲报喜:我跟爸爸和好了。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体育中考中,韦晓玲也亲自上阵鼓励学生。在一张老师抓拍的照片里,韦晓玲头戴草帽、手持瓶装矿泉水在跑道终点等着学生,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草帽姐”。“我在终点,学生才更有动力奔向终点!”韦晓玲说。
“引导一个优秀的学生考上好的高中不算什么,能将一个后进生引入正道才厉害。”面对每个学校都头疼不已的“后进生”问题,韦晓玲也有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2015年开始,象州镇中与市卫校、市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的中专职校展开合作,鼓励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又尚未具备工作能力的学生就读这类中专职校。“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学生15岁就出去打工,这个年龄还没有具备应对社会的成熟观念,很容易步入歧途。”韦晓玲忧心忡忡地说道。
为打消学生和家长的疑虑,韦晓玲坚决对这些就读职校的学生负责到底。让家长和学生实地考察所要报读的职校,直观地体验和感受实地环境,并且试学一个月,如觉得不适应,韦晓玲也对家长、学生承诺欢迎回学校继续就读。
接下来,韦晓玲还打算做一个关于关注和跟踪后进生的课题,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这些孩子。
“等我老了,退休了,我希望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她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韦晓玲说,简单的话语里饱含深情。■晚刊记者 陆娜 实习生 莫永娟 文/图
新闻推荐
根据国家标准(GB/T30340-2013)《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的规定。“象州县马坪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必须改制更名为“象州县马坪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责任公司”。现通告凡“象州县马坪机...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