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本子就是我田地的‘身份证\’,在外打工不必担心田地丢荒了;也不用担心地被人占了。”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六道村村民黄建平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时高兴地说。
通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长期以来“地块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承包管理不完善、岭地纠纷不易处理”等问题,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从根本上强化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土地有了“身份证”,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目前,象州县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完成确权119个行政村、1378个小组、73473户、63.47万亩承包耕地,可颁证率达99.5%。
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交易流转。“2016年以来,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32家、家庭农场71家,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42户。其中,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36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县长罗君钰如是说。通过土地确权登记流转,象州县大力推动发展优质米、有机米、桑蚕等优势产业精深加工,新型农业得以培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寺村喜力葡萄示范区为例,该葡萄示范区已建成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的高产葡萄示范园1300多亩,年产葡萄300多万斤,实现总收入900多万元,人均增收7000多元,人均纯收入达1100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葡萄种植2000多亩。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喜力葡萄合作社”,全村有85户农民加入了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400多亩发展葡萄种植,改变了传统小而散的经营方式。
“我们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直接得到收入的20%的土地入股分红,平时我们还在葡萄基地劳动,每天有80~100元的劳务收入。”一位喜力村村民笑呵呵地说。村民不仅掌握了葡萄种植科学技术,还提高了致富增收的本领,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土地确权登记为土地流转铺平了道路。农民的土地不仅有了“身份证”,而且还有了“贷款证”。“我一直想创业,但缺少资金,又没有资产抵押,银行不放贷。现在土地有了‘贷款证\’,农民贷款也有了‘资本\’。”一个农民说。
据了解,象州县财政预算列支200万元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3家承办银行创新推行“不动产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抵押+担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组合发放贷款模式和种植大户先行先推做法,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截至目前,县农合行共投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7宗1205万元。土地抵押贷款的迅速发展,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产,释放了农业投资活力。□罗刚
新闻推荐
为确保梧柳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车,4月8日,象州县召开梧柳高速公路(象州段)征地拆迁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辖区内梧柳高速公路征地拆迁“最后一公里”问题。副县长龙敏、县政协副主席黎裕宁参加会议。县三...
象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象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