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烟雨蒙蒙的三月,正是农作物春耕春种的好时节。3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象州县石龙镇花山村花塘屯的一片岭地上,只见千余亩已平整开行好的新蔗地,就像一台琴弦密布的大琴,正弹奏出春的旋律。
3队村民钟相和兄嫂两家4人正在戴斗笠、披薄膜抢种甘蔗。与往年不同的是,钟相两家的18亩甘蔗地不再零碎地分散在各地,而是小块变大块,成行成陇地集中在石龙镇“双高”糖料蔗基地花山片区。过去,这18亩既好种植又方便管理的土地,有的种甘蔗、有的种尾叶桉、有的种其他农作物甚至荒废,如今整合成为一大块,光是看着就能让钟相一家人十分欣喜。
站在地头,市人大代表、石龙镇镇长覃奇贤称赞钟相一家抢准农时,为亩产七八吨打好了基础。接着他又算起了一笔账:以1亩加入“双高”片区的土地为例,能享受到的扶持资金有土地平整补助1400元,良种补助500元,贴息贷款500元,如果符合相关条件,还可得到“退桉还蔗”补助600元,水利化建设1078元。他还向钟相透露,年内政府还将组织力量修整水渠,从2公里外引来水源,确保这片基地的高产稳产。听这么一算,钟相脸上又洋溢起满足的笑容。
离开花山,记者又沿209国道北上,赶往与柳州市柳江区交界的大蒙村。大蒙片区是覃奇贤的责任区,目前他的“责任田”已完成5200亩的“双高”基地建设面积,其中退桉还蔗面积达到4000亩。片区另外的大蒙2队、支林、横山、老石排等村屯也完成了退桉还蔗面积2000多亩,还有3000亩左右的“双高”基地也完成了规划。覃奇贤坦言:“落实‘双高\’基地建设关键要突破两个难点,一是破解实施主体落实难问题,目前,石龙镇已引进2个公司、3个经济能人、组建17个合作社共同参与承包经营;二是破解地块小并大、流转整合难问题,通过宣传发动,晓以利弊,会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到昨天止,全镇已流转落实地块9900多亩。”
说话间,汽车拐上了大蒙村大蒙屯1队的一个名叫12窝的山岭地。沿着细石铺好的车道,汽车爬上了制高点。放眼望去,尽管细雨霏霏,但仍有人在忙碌地砍放蔗种,有人在开挖掘机平整土地。见记者关注到这块“迟到”的土地平整,覃奇贤解释说,这是一块原来堆放尾叶按树兜的地方,只有等其他地块处理完成后再来清理平整。望着这片80%的地垄推平种上甘蔗的土地,相信会给大蒙村1队群众带来更多收获。
在回镇政府的路上,覃奇贤告诉记者,按照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为重点工程的要求,石龙镇将把甘蔗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未来两三年内,将打造大蒙、马列、花山三个“双高”片区,在去冬今春完成1.8万亩的基础上,再完成1.2万亩的面积,实现“双高”糖料蔗面积3万亩的目标。□本报记者 莫植彬 刘京平
新闻推荐
象州县2017年第一季度工业“10+1”项目集中开竣工。县委书记邓应文(左一)、县长罗君钰(左二)到工业园区现场办公。飞肯摩托车公司工人在组装电动摩托车。仲春时节,行走在千年古郡象州县的广袤大地上,但...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