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位于象州县运江镇大曼村的集中养牛场内,“80后”小伙余美伦正与工人为养殖场的投入使用做扫尾工作。余美伦告诉记者,这个养牛场养殖规模为800头,近期他将把牛犊拉回养牛场来,预计今年年底可出栏。
“现在已经有11户贫困户与我签订了养殖协议,我们采取‘养殖场+农户’的模式组织贫困户发展养殖,带动他们致富。我负责提供场地,养殖户负责养殖管理。”余美伦告诉记者,养殖场计划安排60户贫困户在场内养牛,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估算,养殖户每出栏一头肉牛,就有6000至8000元的纯收入。
“家乡有政策,我们创业也有信心。”余美伦说,他所建立的养殖场获得银行80万元的资金扶持,增添了他创办肉牛养殖场的信心。
余美伦的养殖场按照标准化建设,养殖场建有封闭排污沟、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沼气池。养殖场还建有草料场,对草料进行统一切割、包装、发酵处理。“在这里养牛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甘蔗尾叶作饲料,前几个月我已经打包了20吨甘蔗尾叶,可以给肉牛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余美伦说。
余美伦虽然是“80后”,但已经在广东打工了整整18年。他15岁初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从开店到贩卖果蔬,再到蔬菜基地当技术员,余美伦一路摸爬滚打,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农业高级技师。有了技术和一定的资金,余美伦于2010年在广东惠州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建了蔬菜种植基地,成为一名小老板。
2012年春节,余美伦回到象州老家过年,在一次与县农业局的朋友闲聊时,得知在家乡创业可以获得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在朋友的多次“鼓动”下,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说干就干,当年,余美伦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了老家。在农业部门、镇政府的支持下,余美伦按照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700多亩土地,种下了100亩蔬菜和500亩砂糖橘,成功创办四季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了40户社员。
“政府给我解决了土地流转和种植园水电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增强了我创业的信心。”谈及未来的创业路,余美伦信心十足。□本报记者 樊荣华
新闻推荐
2月14日,县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举行共建国土资源管理技术合作新机制备忘录签约仪式。签约后,双方将深化合作,进一步促进象州县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及资源优化...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