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商标兴市”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商标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工商部门勇于担当,推进商标发展战略责任机制,采取“无标申标、有标创牌、一所一标、一所多标”等措施,使得一批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商标产品脱颖而出。截至目前,来宾市有效注册商标1452件、广西著名商标30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这一件件商标脱颖而出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努力与汗水、选择与放弃、成功与失败?今日起,本报开设《我的商标故事》专栏,与读者分享那些背后的故事。
广西象州太粮米业有限公司有一个陈列馆,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企业获得的荣誉: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第一届广西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产品奖金奖……
但和这些荣誉比起来,公司总经理周章桂却更喜欢“金字招牌”——“鸣象”大米商标。
从2006年开始申报“鸣象”商标,到2010年其成为广西著名商标,象州太粮米业为经营好这一品牌,花费了不少工夫。
由于象州县水土条件好,象州大米自古以来在两广地区有口皆碑。2004年,广东东莞的母公司在象州建立粮食加工厂,在那之前,人们只知道“象州大米好吃”这个概念。如何让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并且用看得见的品牌影响消费者?太粮米业走的是精品路线。公司先后在当地建立了两个粮食加工基地,引进国外新型大米生产设备,生产线采用三砂三抛双色选工艺,产出的“鸣象”大米米粒细小、口感软滑,最大限度保留了象州大米的风味。
为了扩大“鸣象”品牌的知名度,太粮米业在小区、超市、粮油批发市场投放户外或室内广告,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认定“象州大米就是好”。在广州、东莞、湛江等地的超市里,“鸣象”大米能卖到7.6元一公斤,是其他品牌售价的近两倍。别的大米厂商在促销时往往走低价策略,但太粮米业从不轻易在超市里打折销售。“对于同一个牌子的商品,消费者永远只会记得它的最低价,”周章桂说,“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用降价的方式来砸自己的牌子。”
与此同时,太粮米业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鸣象”品牌按照不同原料衍生出4个子系列,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品牌。周章桂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个妇孺皆知的理念。“稻谷每年都可以收,但如果失去品牌我们就相当于失去了市场。”周章桂说,好的品牌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其实,在成功申报“鸣象”商标的同时,象州太粮米业还一口气注册了20个不同名称的大米商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象州县工商质监局商广股股长黎波一语道破天机:“这是一种长远战略,企业把好的商标名字抢先注册,有利于今后扩展产品线,对产品也是一种‘组合拳式\’的推广。”
“如果我们用心经营,或许会在这20个商标里诞生中国驰名商标。”周章桂说,公司又在象州寺村镇找了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经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稻谷,随着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企业又有望诞生新的大米名优品牌。
这周末,周章桂将带着“鸣象”系列及其他品牌的大米参加来宾市首届本土知名商标产品展示会,他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商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晚刊记者 欧承鑫 文/图
新闻推荐
1月13日,象州县今年总投资31.9亿元的第一季度工业“10+1”项目在象州工业园区石龙片区举行集中开竣工仪式,为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第一季度“开门红”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象州狠抓工业经...
象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象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