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侠通讯员陈冬梅
拄着拐杖,提着潲桶,贫困户覃其新给仔猪喂食时,留心每一头猪的进食状况。
春末夏初,覃其新回忆起脱贫历程,感慨万千。她7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长大后一直依靠拐杖行走,前几年为了医治患重病的丈夫和送子女读书,家里债台高筑。2016年,身残志坚的她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引进1000只珍珠鸡苗,利用旧房子和庭院养鸡。2017年,她又利用积蓄养猪120多头。她还在村边办起一个小型的水泥砖建材厂,聘请6名工人生产水泥砖。
覃其新脱贫致富后,不断摸索经验,指导带动贫困户覃丽梅也建起了规模上百头的养猪场,覃丽梅家也顺利脱贫。
覃其新的励志故事,折射出武宣县开展“扶志扶智扶技助力脱贫攻坚”活动迈出坚实步伐。
近来,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贫困户享受的政策红利渐多,有的贫困户干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一些非贫困户心里不平衡,对政策福利“眼红”。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和谐的苗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要让贫困户摒弃‘慵懒散\’和‘等靠要\’消极思想,通过双手摘掉贫困帽,就要做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武宣县委书记高贤斌介绍,为挖掉精神贫困之根,该县启动“扶志扶智扶技助力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活动,各乡镇、行政村相继组织开展一个脱贫致富感恩节、一场文体互动活动、一场脱贫致富主题宣讲活动、一堂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一个扶贫宣传阵地建设等“十个一”活动,以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决心。(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近日,在桐岭镇和睦村举办的脱贫致富节系列活动中,村民廖永浪感激地亮开嗓子给村民献歌,引得台下村民齐拍手叫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我们家的收入很不错,开心啊!”廖永浪说。
扶贫先扶志和智,人有精神土生金。武宣县很多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争相发展产业立志通过勤劳脱贫致富。目前该县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70.7%以上,2017年全县共有8818人脱贫。
新闻推荐
以前,武宣县东乡镇洛桥村村委干部苦于“发展上无财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然而,这些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年收入达几万元。这是什么原因呢?“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很重要。”东乡...
武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