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工作人员在清洁发热病人留观病房。(李冠才 摄) 总务科电工穿戴防护设备,进入隔离病房抢修水龙头。 工人紧急为隔离病房调运、安装、调试设备。 医疗装备维修组为发热病人留观病房安装床头传呼系统。 后勤工作人员在处理食材。(黄文媚 摄) 食堂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每天早起干活,为医护人员补充能量。(黄文媚 摄) 工人们争分夺秒拉电线。(黄文媚 摄)
“是总务科吗?隔离病房的水龙头坏了,需要你们来维修。”“收到!”
“是医学装备管理科吗?高速路口检测点急需口罩和测温仪,能送过来吗?”“收到,马上送过去!”“我们要购买口罩,能否提供?”
……
疫情期间,有很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他们甘当绿叶,为医护人员保驾护航,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来宾市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是其中之一。
临时上阵“设计师”
1月25日恰逢春节假期,工人都休假在家。当时疫情严峻,医院急需改造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责此项工程项目的是基建科,当时科室只有3人,面对困境,他们要迎难而上。
改造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需要专业人士设计,这可怎么办?科长黄宏健与同事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他们一边征求医疗专家组的意见,一边画设计图纸。“其实我们都不懂设计,临时上阵,连上网学习的时间都没有。”黄宏健等人扛着巨大的压力,只用一个上午就画出设计图纸。
“同时改造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三天里,黄宏健与同事既要完成设计图纸,又要完成施工改造任务,而且要符合消防和感控要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从初一到初三,基建科3个人每天从早上忙到凌晨2点,黄宏健和同事更是亲自搬运建材,他们从医技楼三楼、第二住院部五楼把彩钢板拆下来,再搬运到隔离病房,与工人一起安装。1月27日下午,经过全科室的奋战,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终于按时完成改造任务。
“那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联系建筑公司,就是忙着搬运建材,晚上睡觉都在想着如何快速完成改造任务。”黄宏健说,基建科不仅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改造,还要负责修建发热病人留观病房等工作,一个挑战接着一个挑战,但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争分夺秒检修病房
病人何时入住隔离病房无法预知,要确保患者能立即使用,他们要与时间赛跑。
从1月24日晚开始,总务科科长黄良稳、副科长贾勇军,韦猛、覃国华等9名工人主动取消年假,他们要在短时间内把20间隔离病房设备检修或更换完毕。为了赶工,贾勇军和9名水电工人有时要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2点。
韦猛是一名水电工,2月14日晚,他接到科室电话,称一间隔离病房的角阀爆裂,需要尽快抢修。接过任务后,韦猛立即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病房更换角阀。当时他与患者只相隔1米的距离,“不害怕是骗人的,但作为一名党员,如果我不进去抢修,就会影响病人正常用水,同时也浪费水资源。”韦猛说。
“那几天,我们几乎不休息,吃完午饭只休息片刻,又接着赶工,晚上回家洗完澡倒头就能睡着。”贾勇军告诉记者。
与时间赛跑的还有医学装备管理科副科长容步远,他带领工程师检查供氧设施、调运病床、采购安装空气消毒机、呼吸机等设备。同时,他每晚加班加点将部分病房改造成负压病房,尽可能地为隔离病房提供所需的医疗设备。
哪里有物资就往哪里跑
隔离病房没有生活用品,包括床铺、热水器、冰箱、微波炉、镜子等。从1月24日开始,总务科的莫星焕就要考虑如何采购到这些生活物资,尤其是要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出发前,为他们采购羽绒服。那段时间,街上10家商铺有9家暂停营业。
怎么办?莫星焕只能冒着寒风,沿街挨家挨户敲门,店家不开门就打电话联系,“求”他们开门卖衣服。“我是买来给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穿的,请你们多多支持。”几次碰壁后,莫星焕找到了采购“诀窍”。
不止莫星焕,医学装备管理科科长韦炜、采购员肖柳燕就像是“战士”,他们不是在医用耗材仓库接收(发放)医用物资,就是在联系商家沟通采购事宜,这样的“战斗”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
1月23日,医院得知南宁某医药物资生产企业有一批口罩,随即安排专车前往采购。为确保采购到的医用物资及时入库,肖柳燕从下午6点开始守在办公室,直到晚上12点,待防护物资运回到医院,她要亲自把物资数据输入电脑,把物资搬进库房。
“虽然我们不能到前线,但能为医护人员服务,很自豪。”肖柳燕和同事将口罩顺利入库时已经累得不行,但她却很开心。
“2月正是疫情严峻时期,防护服、口罩、呼吸机等医用物资采购困难,我们必须24小时待命,哪里有物资我们就往哪里跑。”容步远说。
2月5日,医院接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经过医院的所有道路,保卫科人员都要在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其他病人靠近,直到工作人员消毒完毕。在这一场战“疫”中,保卫科不遗余力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攻坚克难为抗疫补充能量
食堂每天要供应3000份菜品,而包括负责人在内,工作人员只有23人,比平时少了一半。医院食堂负责人向化丽告诉记者,她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方案,每天安排一名员工专门对食堂消毒三次,工作人员早、中、晚测量体温三次,并全身消毒,不允许接触任何人。“如果食堂有一名员工被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向化丽解释,食堂每天要做3000份菜品,不容出现任何差错。
疫情期间,为了让大家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他们每天5点前必须起床干活,直到晚上8点才可以下班休息。
杨会勤、高海渤夫妻来自外省,家里没有老人照看孩子,但他们主动请缨,对向化丽承诺,只要安顿好两个5岁的双胞胎女儿,他们愿意留下来。煮米粉的阿姐玉球华更是主动提出到宿舍住,愿与食堂共进退。
“如果我们不留下来,医护人员就没有饭吃,我们应该留下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杨会勤说,原本他们计划在来宾亲戚家过年,不巧遇上疫情,医护人员每日每夜艰苦奋战,许多同事也都回家过年了,他们夫妻便商量留下来帮忙。
一个多月以来,杨会勤除了负责收银,还帮忙煮早餐、配餐、送餐等,高海渤则每天4点起床,开车前往柳州采购新鲜食材。“这段时间,累到站着都能睡着,最想念的还是女儿,有时候都忍不住哭。”高海渤说。
他们的举动影响了其他人,大家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这段时间大家都在默默干活,很辛苦也很团结,已经亲如一家人。”向化丽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人民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蒙进煌通讯员左信帅市委领导拜访当天,便敲定投资合作意向;实地考察过后不久,就签订正式投资协议——来宾市与中国建...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