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从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时,覃丽新所学的壮汉双语教学专业可能过于“冷门”,而且有定向服务农村的要求,所以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兴宾区五山乡教书。
“其实我蛮怀念在乡下教书的时光,那时候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生活中,我和学生交流除了用普通话,还有不少场合用壮话。”作为一位壮汉双语教师,而且又在民族地区教学,能够用壮语和学生交流,她觉得非常亲切。
2012年,覃丽新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转机,由于有专业优势,她被调到五山中心校。该校是一所由小学、初中合并而来的学校,从三年级开始,这里的学生就开始系统性地接受壮汉双语教学。覃丽新在教学上进行了创新:教授字词时使用壮话,教授句段篇时使用普通话,这样使得农村学生适应母语和普通话交融的环境。
虽然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但覃丽新心里也有困惑: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壮话,但是学校考试时是用标准的汉字和普通话。“学这么多壮话有什么用”?
这个困惑覃丽新自己也解答不了,但是在如今的岗位上,她却实实在在明白了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2014年9月,覃丽新开始在兴宾区民族小学担任壮汉双语教师。
“十二五”期间,来宾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之程度、投入之强度、倾斜之力度前所未有,一批新(改)建的中小学校在城区和各县(市、区)乡镇落地,作为从2013年开始办学的新学校,兴宾区民族小学以开展民族教育工作为特色,致力打造一所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学校。覃丽新在这里可谓如鱼得水:她作为骨干教师,参与了从2015年至今连续三年举办的“民小校园文化艺术节”,参与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校园小博物馆——“民族之家”的建设。
“第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自己摸索排练节目,有壮歌、壮舞、舞狮表演;第二届,在原有节目基础上,我们请了校外专业的舞狮队来教学生;今年是第三届,舞狮节目完完全全是由我们的舞狮社团培养的学生来表演。”谈到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承,覃丽新举了舞狮的例子。
如今,民族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兴宾区民族小学的常规工作,学生制作民族文化知识黑板报、民族传统体育大课间、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现在,覃丽新班上学生有95%是壮族,虽然课堂上没有了用民族语言授课的机会,但她会通过组建壮语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外接触民族传统文化。每周三下午,她还会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妈勒访天边》等壮民族故事。
能够在一所有民族特色的学校教书育人,并且充分发挥专长,覃丽新觉得很满意。有一次,一位家长对她说,“我发现从来都是说普通话的儿子,现在会用壮语和我们打招呼、问候长辈,而且能用壮语书写自己的名字,覃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覃丽新说,家长的认可就是她最大的收获。■晚刊记者 欧承鑫
新闻推荐
来宾网-来宾晚刊讯(记者李冠才)市民黄先生是来宾某糖厂的一名职工,也是四季康城小区的一名业主,近日,他向本报记者反映,国庆节前他开车回家拿东西,却被保安拦在小区外,说是黄先生没有缴纳小区停车费,所以...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