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侠 本报通讯员 唐佐军 欧承鑫
从“三求”文化惠民工程时期的“五个一”,到如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十个一”,来宾市建成了阵地全覆盖、体系较完备、服务较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如何让重金打造的公共文化设施用得上、有效果?“我们通过活动支撑、服务保障,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合理便民的设施布局、持续有效的文化产品供给使公共文化设施‘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打造‘永不落幕的文艺演出、永不散场的体育赛事、永远跟党走的宣传文化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宾市市长雷应敏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山歌会3万多场,电影下乡5.2万多场,各类培训10万多次。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动”起来
“收摊了,我们早些去练舞!”夜幕降临,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很多妇女相约去文化站。
“我们准备举行广场舞大赛,几天报名队伍就超过100支了。”桐木镇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站长廖祖安说。
廖祖安介绍,每逢节庆,该站都会成为全镇关注的焦点。由70多个民间协会承办的篮球比赛、斗鸡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不但点燃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还为该镇带来每年近亿元的旅游收入。2015年,该站获评“全国一级综合文化站”。
支撑桐木文化旅游发展的是该县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县10个乡(镇)都建有文体广场、文化站、公共图书室等,县、乡、村、屯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作为努力方向,确保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切实发挥功能作用。”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春阳说,开展好阵地服务、少年宫服务、“三下乡”服务等,提高了各级文化阵地的使用率和文化队伍的服务效能;开展“三唱一舞四讲五演”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乡风文明建设系列文化活动等,仅2015年,开展“农村广场舞 放歌价值观”“舞动美丽”等活动8000多场次;实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每年各类培训达310多万人次。
合理便民的文化设施“忙”起来
合乎需求才会受欢迎,方便群众利用率才会高。
“为了使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来宾市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时,把方便群众摆在第一位,选址布局尽量选择在居住集中、人口密集、群众行动方便的地方。”来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韦凤云说。
这些设施考虑各村经济状况、土地资源、农民积极性等综合因素,设计了3种不同民族风格、3个不同层次共9套设计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三个身边”要求,即群众身边的场馆所(中心)、设施、场地、环境;群众身边的活动;群众身边的文化、服务、辅导等,打造城市、县城区域“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和乡村“十分钟”文化服务圈,使公共文化设施尽可能利用起来。
走进武宣县金鸡乡江龙屯文化广场,记者切身感受到当地充满活力的文体活动:“百姓舞台”上,妇女们载歌载舞;少年宫里,小孩相约看书玩科技模型;篮球场上,比赛激烈对抗很有看头……“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后,广场舞、山歌赛、文艺汇演、宣传科普知识以及党的惠民政策等,都在这里举行。”村党支部书记赖仕明说,“这里来往方便,已变成村民‘欢乐集散地\’。”
持续供给使公共文化“活”起来
除了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文化设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外,来宾市还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为其设计、提供各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设施发挥多种功能。
该市整合村级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农技培训、农村医疗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等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协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担当了“网底角色”,组织开展文艺赛、体育赛、创作赛等比赛活动,使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活”起来。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绕不过的一道坎。来宾市建成乡村少年宫837个,在全区率先实现乡镇、村(社区)乡村少年宫全覆盖,实现“一宫一特色,宫宫有亮点”,在校学生参与率超90%,有效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课外活动内容单调等问题。
据统计,全市共建立23类250个协会,会员达1.4万人,每年组织各类演出赛事达860多场,体育赛事达3700多场。如金秀桐木镇仅春节期间举办文体赛事就达20多场,还吸引NBA队员及国外团队参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坤本报通讯员莫慧军来宾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长达到22.1%,创建市以来最快速度,增速更是排名全区首位。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速分别达10%和18%,农民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高...
金秀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秀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