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彬彬 本报通讯员 莫益路 罗 珊
“为啥没有我们村的名额呀,镇长您再帮我们争取争取吧! ”今年4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各乡村就热闹起来,部署动员会还没有开,各乡村就争着抢着做试点、当表率。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发动群众”到“群众自发”,标志着基层农村的社会文明水平发生喜人变化。这是来宾推进基层公益性文化发展取得的成绩,这是满足占总人口3/4的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结出的硕果。
文化的沙漠里出现一片片“绿洲”
“比赛剩下最后30秒。镇一中队领先一分。个体户代表队中投。球中了!观众朋友们、父老乡亲们,最后时刻、最后时刻!来自同发食品店的韦大叔两分命中,48比47,镇个体户代表队获胜!”比赛结束,人潮在掌声和笑声中退去,前来“助威”的群众度过了一个激情欢乐的夜晚。这是近日兴宾区牛辽村的一场群众篮球赛。这样的“欢乐”每天都“开哨”在来宾村里乡间。
“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用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年来,来宾市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拨款3000多万元开展满足农民“求乐、求知、求技”的“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在每个行政村里建起一个篮球场、一个群众舞台。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2011年推进广播电视网络进村入户的“村村通”工程基本完工,次年该市又提出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户户通”。2012年覆盖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的837所乡村少年宫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使40万农村娃和城里孩子一样有了第二文化课堂……3年间,靠挤、靠拼、靠凑,来宾硬是在全市724个行政村建起了1100多个篮球场、960多座群众舞台、821所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站。一个个崭新的灯光篮球场隐现在蔗田稻浪之间,一支支农民文艺队活跃在乡村舞台上。青年们在球场上挥洒着汗水,老人们坐在场边上悠闲地聊着家常或为球场上的儿孙辈们喊上一嗓子“加油”,阿姨大婶则在戏台上扭起秧歌跳起舞,傍晚的来宾乡间到处洋溢着幸福的亲情、乡情。
草根的舞台上闪烁着一个个“明星”
文化建设是文明发展之“根”,当它植根乡土滋润大地时,必定带来文明之花的遍地绽放。
金秀瑶族自治县平道村古占屯坐落在美丽的圣堂山下,2010年借着“三求”文化惠农工程的东风,屯里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瑶族同胞在广场上开展各种民俗文化“秀”,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如今,这个村寨已经成为圣堂山景区著名的民俗风景点。来此尝一尝石崖菜、簸箕肉,观看“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参加篝火晚会……瑶家文化让游客“嗨”起来、让瑶胞的钱袋子鼓起来。
去年初,武宣县桐岭镇大祥村文化服务综合楼里,一下子走出3支农民文艺队,他们讲“土话”唱“土剧”,走向市场,在周边县乡镇村屯演出,红红火火。
谁说农民“土”?谁说农民“憨”?
来宾市农民篮球代表队击败过公安部代表队;武宣县黄茆镇“三个农村仔田园乐队”在网上“嗨翻”了众多网友;金秀农民手工瑶绣受到欧美藏家热烈追捧;由来宾农民文艺队自创的《四个老奶逛新村》,荣获首届全国农民艺术节汇演精粹奖……这就是如今的来宾农民,他们已经走出了“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贫瘠精神生活,他们在灯光球场上比赛、在村头舞台上跳“江南style”、在农家书屋里品文化,点一点鼠标看新闻、买东西……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记者/陈坤通讯员/韦慧兰)“80平方米住房,只需1.5万元,两个劳力打工月入超过4000元!”9月16日,在来宾市迁江华侨工业园上班的李文章回忆起今年1月16日的搬迁时的情景,感慨万千:以前是靠天吃饭,...
金秀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秀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