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陈丽芳 文/图
核心阅读
地处“桂中旱片”的来宾市,“十一五”末贫困人口59万人,占农村人口24.7%。这个市的石山占总面积30%左右,3个贫困县中忻城被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尤以旱片腹地或水源林周边地区为主,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十年九旱的同时又易发水灾,扶贫任务繁重而艰巨。
2004年以来,这个市每年都组织一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9年间,搬迁143个村屯共4791户近2.5万人。实践证明,易地扶贫,使这些贫困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
来宾市易地扶贫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工业区、城市或城镇、旅游以及结合新农村建设,对贫困人口实施整体搬迁。最近,记者对这4种模式进行了采访。
依托
工业区
村民摇身变工人
“自古羁居深弄中,出门路陡草蓬蓬;如今搬迁居闹市,欢歌笑语庆升平”……
4月初,记者在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华侨工业园西南的雷山村采访时,看到村民客厅和房间的门口贴有这样的对联。
过去,雷山村地块零星分布在石头旮旯里,只能种植玉米等充饥作物。全村超过80%的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群众基本靠低保救助过日子。除村委所在地弄六屯通车外,其他6个屯均不通车,到村里得爬山过坳,少则40分钟,多则3个多小时。没有学校、卫生所,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一定改善,但效果非常有限。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即使投入资金再多,落后面貌依然无法改变。2012年3月,来宾市决定用3年时间将雷山村整体迁出大山,新址选在兴宾区迁江华侨工业园西南角。
2012年8月2日,雷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正式开工。12月16日前,全村127户404人全部搬迁入住。目前,整个小区绿化、硬化已大致完成,水塔、商铺正在施工建设中。
“我们全村搬出来了,政府给我们建好房子,配齐基本生活器具,临街商铺建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了来源。”该村的李支书介绍,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不等不靠,大部分可就近到迁江华侨工业园的企业就业,也可以在工业园租用连片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养增加收入。未来3~5年,我们有足够信心解决好产业发展问题。
依托
旅游
唱歌跳舞可赚钱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舞台唱歌;农忙田里收割,农闲服务游客”,这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农民发展旅游加快脱贫的生动写照。
平道村古占屯位于该县长垌乡北部,距县城16公里,金秀至平南二级公路从村边经过,全屯51户,瑶族占84.6%。由于水田、林地面积少,仅种有少量的稻谷、玉米、黄豆等农作物,过去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依靠务工、种植生姜和八角经济林。
2011年以来,自治区旅游局对口帮扶古占屯,为古占瑶寨安排了100多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帮扶村民在二级路边规划建设起新农村住宅楼,在古占屯旧址兴建民俗表演场地及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指导古占瑶寨重新编排瑶族绝技表演和歌舞表演节目。富有特色的表演,吸引了2万多人次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近100万元,成为2012年金秀旅游的新亮点。
“你是否见过野果酿成酒,你是否见过石头磨出油,你是否见过人在火中走……”如今,寨中54户人家221人,日出而作,却不再日落而息,夕阳西下,他们奔向了舞台。惊险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展示村民生活状态的“钓鱼舞”、“状元舞”;别有风味的抢新娘……这里的民俗之美、之奇,吸引了如织的游客。
依托
城镇
“农民家园”新探索
“‘农民家园\’搬迁模式,即面向全县征集有意愿搬迁出来的贫困山区群众,集中居住在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备的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区域内,逐步向城市化过渡。”忻城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农民家园”是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次新探索。
忻城县“农民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共分三期,计划搬迁3000户,其中一期工程2012年启动,计划2015年完成。该项目总投资5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24万元,地方配套4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56套12480平方米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将打造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集安居工程和商业开发于一体的民生示范性工程。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城镇进行无土安置,以套房的形式安排居住。整体定位为“居住、商业、文化旅游”,功能区划分为“一园、一中心、五个区”。“一园”即壮乡风情园;“一中心”即商业贸易中心;“五区”即由道路分割形成易地搬迁、中小学幼儿学校、公职人员团购户、商业服务和医疗卫生等五个生态居住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三通一平”、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
建设
新村
重构幸福新图景
武宣县黄茆镇甘检村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共56户351人。2010年6月,因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泥石流冲倒了村里11户房子,其中两户全部倒塌,道路、桥梁、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遭到破坏,100亩农作物损失惨重。
最近,当记者到甘检村走访时,却发现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的水泥路贯通全村,一排排规划整齐的两层小楼与对面的甘蔗地遥遥相望,不时还能看到小孩在村巷中奔跑追逐、嬉闹,老人悠闲地在自家门口或聊天,或照看幼童……
“2010年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在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专家和有关部门实地调研,争取到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远离地质灾害的地方规划建设甘检新村,实行整村搬迁。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如今村民出门走水泥路,村道装上太阳能路灯,村里建有文化广场,自家还有产业收入,生活比以往好多了。”武宣县扶贫办党组书记黄恒洪说。
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为帮助甘检新村进行灾后重建,县里以 “四新五统一”建设要求,统筹规划设计房屋、道路、水电、绿化等。在资金筹措上,突出整合资源,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项目支持一点、财政安排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其中,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17万元,主要用于补贴群众建房、巷道硬化、通水通电等。
“当初政府补助我家3.6万元建房,还给刷了墙面,修通村水泥路,现在甘蔗不愁运不出去了。”村民李大姐盛情邀请记者到她家坐坐,“现在我一年光种甘蔗就有4000多元收入。”
新闻推荐
科学谋划壮实体 红水河畔筑新城 ——写在来宾市建市11周年之际
唐佐军韦鹤群2013年12月28日,来宾市迎来建市11周年的喜庆日子。抚今追昔,红水河畔的来宾市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桂中新城。11年间,来宾城北新区从一片甘蔗地上...
金秀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秀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