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珊 韦玲琳
坐落于桂中东部大瑶山主体山脉上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至今已60周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
60载岁月沧桑,15万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使瑶山发生巨变;
60载励精图治,金秀人民依靠“绿色银行”保了生态家园,过上了幸福生活!
60年来,金秀瑶山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60年,是金秀综合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的60年;是金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60年;是金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60年;也是金秀民族团结进步不断加强的60年。
民族团结篇:
各民族共建温馨家园
2011年底,金秀瑶族自治县总人口15.46万,以瑶族、壮族、汉族为主体,聚居着侗、苗、仫佬等少数民族,其中瑶族占34.8%,瑶族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金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金秀认真领会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和广西要做“四个模范”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以加强民族团结为抓手,有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大瑶山建设成各民族团结和睦、和谐共处的欢乐家园。
大樟乡上坪屯是民族团结的一个典型缩影。该屯坐落在满目青翠的大瑶山脚下,是一个由金秀瑶族自治县和象州县共同管辖的独特小山村:一间房屋住着两县百姓,一所学校的师生分属两县。全屯140户人家,有壮、汉、瑶三个民族,其中金秀籍瑶族25户115人,象州籍壮、汉族115户432人。数十年来,这三个民族百姓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用真情演奏了一首首民族团结的赞歌,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集体。
落实民族优惠政策,重点培养民族干部,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工程,更是金秀瑶族自治县促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的53.6%,其中瑶族干部占全县干部的29.3%,瑶族领导干部占全县领导干部的57.6%。
各民族在团结、和睦、互助互爱的氛围中,携手建设和谐而宁静的家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以及2005至2011年连续7年被自治区评为“平安县”。这一项项荣誉,就像一朵朵民族团结和谐之花,绽放在大瑶山上,璀璨夺目。
团结和谐稳定离不开民族立法的不断加强。该县先后制定了《金秀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金秀瑶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管理条例》、《金秀瑶族自治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条例》、《金秀瑶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条例》等条例,是全区制定单行条例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县,形成民族工作社会化的长效机制,民族和谐得到加强。该县三江乡古范村民委荣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瑶族博物馆被自治区命名为广西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
生态旅游篇:
“四库全县”生态美 民族旅游特色浓
金秀全县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58%,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年产水量达25.7亿立方米,是广西最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区,被称为“天然绿色水库”。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目前已知的植物资源有2335种,动物资源有1226种,中草药材1351种,是我国仅次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第二大“物种基因库”。县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还被称为“氧库”以及吸收二氧化碳的“碳库”。因此享有“四库全县”的美誉。
我国已故的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并亲笔提字“瑶族之乡”。
对于“四库全县”和“生态瑶都”,2008年,来宾市对其实施“差别考核”。卸下传统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的包袱,一心一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几年过去,金秀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走上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该县严格项目环保准入关,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的发展,杜绝超环境容量项目的引进,关闭了5家高污染厂矿企业,新建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完成了《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及《金秀瑶族自治县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全县“水库”、“碳库”、“氧库”、“物种基因库”的“四库”生态价值内涵逐渐获得认同,生态资源逐渐向生态资本、生态效益转化,生态地位更加稳固。
30岁的瑶族青年李东荣,一身整洁的民族服装,一项接一项地向近千名外来游客展示瑶山民族风情——上刀山、下火海、走火链……
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在场的观众使上了所有能记录这一精彩场面的工具。李东荣说,他要把大瑶山独特民族传统文化带出瑶山,让更多的人认识瑶族这支古老的民族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得到完整保护的瑶族传统文化正步步走出山门,成为金秀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金秀长期致力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县”战略,投入152万元编制了《圣堂山景区发展总体规划》《“世界瑶都”文化健康度假区总体规划》《瑶族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桐木镇龙腾村旅游开发规划》,并先后通过专家评审。
随着金秀的知名度、美誉度在全区、全国范围的大幅提高,金秀旅游总人数由2005年的17.83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80.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0.93亿元增加到3.24亿元,年均增长18.8%。
民生改善篇:
“生态福利”惠泽15万瑶山群众
“生态立县”是金秀的核心战略。旅游业、农业、工业等产业无不以生态原则为首要原则。民生改善的过程亦是“生态福利”最大化的过程。
最明显的是作为富民产业的旅游业,有力带动了房地产、物流、金融、交通、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私营企业达到180家、个体工商户达4893户,以旅游业为龙头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现实由2001年的47.4∶18∶34.6调整到2011年29.5:33:37.5的重大转变。
“无工不富”。金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发展高新科技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重点打造瑶医药、茶叶、山泉水、竹木加工等八大产业发展,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工业发展格局。为实现“工业富县”战略奠定了基础。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2.4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已经引进华泰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标准厂房整体出让、入驻率达100%。万吨歧化松香产业化开发项目以及金秀华瑶混凝土公司和金秀华泰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相继入驻投产,将逐步显示出桐木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14家,其中上缴税金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全县初步形成以水电、矿产、冶炼、化工、制药、制糖、建材、农林土特产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21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达5.14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工业增加值5.31亿元,同比增长11.9%。
在教育方面,金秀可谓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2年9月,该县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六拉完全小学,1954年9月创办了初级中学,1956年又创办了高中。然而,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教育事业发展十分缓慢,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5%,文盲率高达75%,教育质量十分低下。60年来,该县的民族教育坚持立足于少数民族的实际,艰苦奋斗、克难攻坚,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山区民族教育的路子。如今,该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5%,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6%,高中毛入学率85%,青壮年文盲率降到0.19%。职业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顺利通过了“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区级验收,荣获了“职业教育攻坚进步县”荣誉称号,并被自治区列为“县级政府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
扶贫方面成效显著。全县贫困人口由“十五”期末的3.6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2.3万人。“十一五”期间解决贫困人口温饱3.14万人,年均减少17.39%。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人畜饮水工程82处,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4.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修建贫困村沼气池1.93万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79万元,适宜农户沼气池的入户率达83%;77个行政村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等级路,有48个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实现62.33%的行政村路面硬化;修建独立桥涵10座182延米,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7.5万元,解决了1094户5607人的行路难问题。
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大瑶山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泥房换上小洋楼,彩电、冰箱进瑶家,山里的瑶胞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截至2011年末,全县完成了金秀镇新村屯、桐木镇那么屯、头排镇平地屯、三江乡下思屯、三角乡三角屯、长垌乡古占屯、罗香乡水湾屯、忠良乡十八家屯、六巷乡胶厂屯、大樟乡六岭屯10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和改造。
农业发展篇:
特色农业兴旺 “金秀品牌”打响
60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技术不断推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值得到大幅增长。
结合当地实际,该县近年来创建了中草药材、有机茶、食用菌等种植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以罗香、长垌、六巷为中心的八角产业基地;以金秀、大樟、忠良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基地;以三江乡为中心的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和优质油茶产业基地;以三角、六巷为中心的中草药产业基地等。目前,全县培育有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个农产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金秀“小瑶妹”、“红星”等系列大米已陆续进入区内外的名牌超市;注册了“瑶中瑶”、“瑶源红”、“圣堂山”等7个茶叶品牌商标;“瑶老同”牌脐橙、柚子、柑橘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三江乡的水果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特色养殖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肉类总产量0.8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14万吨,生猪出栏8.35万头,禽类出栏91.91万羽,全县渔牧业总产值达2.74亿元,同比增长9.28%;大鲵(娃娃鱼)、鲟鱼、瑶香鸡等特色生态养殖渐成规模,形成了特色养殖的“金秀品牌”。
“金秀品牌”的魅力源自绿色生态。年内,该县有3个农产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全县有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2.66万亩,年干茶产量435吨,产值3266万元,已开发绿茶、红茶共10多个系列产品。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24家,其中已有4家企业通过QS认证。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1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6.3%,农民人均收入达3708元,同比增长12.4%。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89亿元,同比增长5.28%。
特色农业的兴旺加速了新农村建设。该县完成了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改造,其中三江乡下思屯以“生态农业和农家旅游”为定位,村容村貌整治与农民素质提高有机结合,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的典型。此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2011年,全县新增农业经济合作组织12个,并有4家领取了营业执照,全县水果、生猪养殖、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43个。
新闻推荐
杨天台韦鹤群文/图10年前,一个县城,一片甘蔗地;10年后,一座新城,高楼林立,人气兴旺。10年前,来宾新建地级市,广大干群发扬“拓荒牛”精神,开始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一座新城;10年后,来宾城...
金秀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秀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