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干点事
2019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年味还未散去,玉门市审计局干部柳茂枝告别家人,背着行囊,带着忐忑和憧憬,到玉门市六墩镇安康村安营扎寨。未来的两年,他将在这里度过。
不久前,玉门市要求各帮扶单位选出精兵强将,派到脱贫一线,与群众一道“攻坚拔寨”“抢关夺隘”。“在正当年时,为群众干点实事,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驻村帮扶工作虽然很累,却是离群众最近、最锻炼人的工作。”柳茂枝想立马报名,但又担心怀孕的妻子不同意。
回到家后,柳茂枝耐心地向家人解释,保证会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后,家人成全了他的心愿。柳茂枝主动报名,成了酒泉市诸多优秀驻村干部中的一员。
刚到村上的时候,柳茂枝对农村工作不熟悉,经常忙得脚不挨地,还理不清头绪。他只好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充电”,恶补“三农”知识和村规民约等。不到一个月,他就掌握了农村工作要领。“工作有思路了,干活就轻松了。工作之余,我每天走访几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干活,弄清楚他们的致贫原因后,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有的放矢、精准帮扶,不至于‘扶而无获’。”
“3组村民李存德夫妇年过六旬,家里无劳动力,两人长期患病吃药,是村里的未脱贫户;2组村民龙正林,幼子是脑瘫儿,父母长期患病,妻子离家出走,是重点帮扶户……”翻开柳茂枝的扶贫日志,安康村哪户人家需要帮扶、哪户人家有什么困难,都一清二楚。
“既然来了,我就要踏踏实实干点事,对自己有个交代。”如何帮助贫困户持续脱贫,柳茂枝思路很清晰:“今年,我们鼓励李存德夫妇养30只芦花鸡、5只羊,政策兜底扶贫;鼓励龙正林外出务工挣钱,让家里老人养50只芦花鸡、10只羊,我们帮忙争取医疗救助,三管齐下,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只要村里变样了,这种苦值得吃
“小时候觉得方便面很香,想天天吃方便面,如今梦想实现了,顿顿都吃方便面。”翻开玉门市独山子乡源泉村驻村干部鲁鸿宇的朋友圈,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有点心酸。因为不会做饭,驻村期间,方便面、榨菜和火锅底料成了鲁鸿宇的日常饮食。
鲁鸿宇是临夏州人,是酒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科级干部,今年1月到源泉村驻村。“1月,正是酒泉最冷的时候。刚到村上时,宿舍里没暖气,一晚上过去,脸成了冰疙瘩。如今天热了,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身上都臭了。”说起驻村的苦,鲁鸿宇有说不完的话,但他不后悔驻村的选择,“驻村帮扶工作总得有人干,只要我们的工作有成效,只要群众的日子好起来,这种苦值得一吃再吃。”
“来之前,我就听说独山子乡的移民全是从临夏州搬来的,真见到了老乡,觉得十分亲切。”驻村后,鲁鸿宇的主要工作就是入户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民情民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2006年,张十二布带着全家从临夏州东乡县搬到源泉村。“以前吃不饱肚子,现在住上了小康房,孩子们都有学上,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见到鲁鸿宇时,张十二布忙招呼他到家里喝茶。“我们现在的好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这些好干部。”张十二布说。
“我主动和他们说临夏方言,大家的距离一下子近了。他们不拿我当外人,家里有什么困难、好事,都会和我说。每当这时,我特有成就感。”鲁鸿宇说,和群众打交道,重要的就是拿真心换真心,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就会把你当朋友。
驻村6个多月,一天到晚忙着村里的大小事务,鲁鸿宇经常半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他说,驻村帮扶吃苦受累不算啥,就是没时间陪伴儿子,心里有点愧疚。但看到村子一天天变样,乡亲们越来越认可自己,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韩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丽君)6月13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9督导组第五下沉组组长于书洲率队到玉门市开展下沉督导。在玉门市社会综...
玉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