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天狗脊兽清代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葛雅莉
(图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本期<收藏>是一份有关狗的文物藏品汇集。它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示了来自甘肃省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关于狗的精美藏品。
①魏晋时期《围猎图》壁画砖
甘肃省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出土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砖面用刷得甚薄的含胶白垩土作底,朱色边框。以墨色勾线,局部装饰赭石和朱色。画面表现围猎场景:三名男子依次而立,最右侧男子右手执三根缰绳,其右侧下方有三只猎犬口吐红舌,作疾速奔驰状,似乎亦在追捕前方的野鹿。画匠大胆省略了猎犬身上兽毛之类细碎的描写,仅用伸出口外的红舌及极具动感的外形,突出了猎狗追逐猎物的形象,整个画面显得热烈而又紧张,效果非常强烈。
②汉代彩绘木卧狗
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木卧狗由松木雕刻而成。匍匐而卧,前腿前伸,后腿曲卧,头部压在前伸的腿上,小耳微耸,尾巴托于地上。通体施白,墨线描绘耳、嘴、眼、鼻、胡须、前爪及背部、尾部的毛。刀法洗练明快,表现手法巧拙相济,素描式定格出家犬伸展腰部的放松瞬间,极为传神。
③清代玉狗
1978年征集
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藏
玉狗双耳紧贴头部,下巴略微扬起,面带笑意,双眼炯炯有神,凝视右上方。前爪伸直,后腿弯曲,身体后移略做半卧状,似要跳跃而起。该玉狗质色莹润,雕刻技法娴熟,造型活泼、生动,反映了清代民间较高的圆雕技艺。
④汉代绿釉陶狗
1987年甘肃省天水市公安局移交
天水市博物馆藏
昂首翘尾,四足直立,体态健硕。双竖耳,吻部方短,神态温顺。颈上及前肢、腋下有带状系绊,结系于背。施绿釉,釉层有脱落现象,足不施釉。本件器物为汉代典型的低温绿釉陶制陪葬器,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⑤东汉陶狗
1974年江苏高淳游山出土
镇江博物馆藏
⑥三狗钮盖陶方鼎
四坝文化(距今3900年-3400年)
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夹砂粗红陶。鼎呈方形,有盖,四足。盖钮为三犬并立的形象,三犬均为小耳直竖,双目圆睁,小口微张,尾巴夹紧下垂,似作警戒状。方鼎上原绘深灰色网带纹,并有凸起感,现已大部分脱落。四坝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是一支属于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这件三狗钮盖陶方鼎造型奇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四坝文化彩陶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人和狗从驯养伊始就结下的情缘,也反映在无处不在的艺术创作中。狗作为艺术形象最早出现在阴山岩画“牧羊犬”画面中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随着人类和狗的频繁互动,各种材质的文物里逐渐都出现了犬的题材。古今文人借犬咏情,抒发对世态的感想;又或在描绘家宅田园的画里,总是会不经意地出现一只活泼灵动的小狗来点缀。
在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中,以“狗”为创作主题或者出现其形象的陶瓷、书画、雕刻、玉器等文物不胜枚举。甘肃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骏犬啸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通过800余件与狗相关的文物、民俗珍贵资料及精品文物图片,充分展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犬文化,讲述了人与狗相依相伴的人文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现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些文物中也折射出当时的工艺特征和文化传统,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我们可以从中认识“狗”,理解“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品味这些艺术天地中的犬文物藏品。
甘肃省也从各地博物馆遴选了数件与狗有关的文物藏品参展,它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示了来自甘肃省各地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关于狗的精美藏品。如三狗钮盖陶方鼎、犬纹铜牌饰、犬首人身纹彩陶壶、魏晋时期《围猎图》壁画砖、西夏瓷狗、唐代生肖狗木板画、唐代彩绘十二辰陶俑——狗俑、汉代彩绘木卧狗等。这些只是与狗有关的珍贵文物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从不同侧面诠释了狗的形象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在数万年前就和狗相伴,也留下了无数关于狗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成语故事。那么,人类是从何时开始养狗的呢?据记载,人类驯养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由于当时人们主要以渔猎谋生,狗成了人类捕猎的好帮手。不过真正发现狗的遗骸,根据世界各地的考古史料记载,则是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而在先秦时代的文物中,狗的艺术形象不是很多见,到了汉代,随葬品中的陶狗突然间变得异常丰富。从而可以看出,汉代,狗的品种已经形成。据东汉许慎《说文》解释,多毛者曰尨,长喙者曰猃,短喙者曰猲,高四尺曰獒。犬种的增多也反映了当时养犬业的发展。
当时社会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平民农户普遍喜狗、养狗,所以在《汉书》等史籍中常见以“鸡鸣狗吠之声”描绘当地的社会稳定。在“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指导下,汉代诞生了一大批写实的随葬陶器艺术形象。在各种各样随葬的动物造型陶俑中,狗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
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狗并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所以在绘画艺术中虽有狗出现,但其只作为配角,描绘得不够具体。而到了宋代,得益于市井经济的繁荣,画师的创作理念有了很大进步,从而广泛涌现出以动物为主体的绘画作品。以南宋和清代宫廷画家为代表的画家,开了犬画之先河,多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狗的形态、传说、典故、精神,在历代犬画中,犬有主有次地出现在人类生活中,或家居陪伴、或围猎冲锋,犬马相斗,鹰犬同框。犬之种种美德,犬和人的亲密,尽在画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狗开始出现各种身份的变化,宠物狗、看家护院的“吠犬”、狩猎林间的“猎犬”等,狗也渐渐成了很多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角。从全国的一些关于犬文化的文物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艾启蒙《十骏犬图册页》、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铜天狗脊兽、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陶十二辰俑(狗俑)……这些犬文物藏品神态各不相同,造型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狗丰富了艺术世界,艺术彰显了狗的生命活力。
还有一些犬题材的文物艺术品以各种雕塑居多。各种犬形俑,行走坐卧蹲,懵懂憨憨,拙巧由人,守门捕猎,子母相亲,或牵于人手,或与幼童相戏……它们取材于生活,演绎着传说,材质丰富多样,造型奇思妙想,种种艺术的描摹,都是缘于爱犬情感的表达。
和其他十二生肖一样,由于狗和人的关系密切,它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日用品、装饰物乃至贵族时尚之物上。犬形的带钩、玉佩、铜锁、镇纸、坠饰,犬钮的铜印、器盖,犬首的灯座、水盂、口哨,犬纹雕琢的刀剑、铜镜、瓦当、砖雕、牌饰、烟壶……犬的形象在各种生活用器上,为首、为耳、为钮、为柄、为足,神采飞扬地装饰着人们的生活。
狗以其或忠诚勇猛或憨态可掬的形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如今,狗的形象还出现在剪纸、雕版印刷、印章石刻等文化遗产中,它们以独特的方式陪伴着我们。
新闻推荐
近日,玉门市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让全民阅读成为玉门新风尚,掀起“全民崇尚阅读·共建书香玉门”的热潮。玉门市组织周末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活动,让读书融入...
玉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