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俊康 通讯员 彭 锋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大陆性气候特点非常明显。全市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9.6万人。农区主要分为南部昌马山间盆地温寒粮油、中部平原温和粮油糖菜果和东部花海盆地温暖粮棉3个生态农业区。是“七五”、“八五”省列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也是“九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境内多数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相当于全国养分分级标准的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因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非常必要和迫切。近年来,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移民乡镇和碱地是项目实施重点
玉门市自2010年开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以来,累计推广种植绿肥12.7万亩,完成任务11.5万亩的110.4%,在全市12个乡镇实施,以移民乡镇和盐碱地为实施重点,主要开展了五项内容。
抓好种子发放,保证供种到田。采购物资到位后,为确保种子发放到位并落实到地,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每个项目实施乡镇专门派1名技术人员监督、指导种子发放和绿肥播种的全过程,同时建立种子发放台账和农户花名册。
搞好示范展示,突出示范带动作用。玉门市以土地瘠薄的新建移民乡镇为重点,把绿肥种植示范区建设与盐碱地改良结合起来,建成万亩示范区1点次,千亩示范区5点次,500亩连片示范点13点次,示范带动效果非常明显。
做好试验示范,增加技术储备。为了探索研究适宜玉门市种植的绿肥栽培模式,精心布置实施
了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豆科饲草混种试验2项次,麦后复种油菜灌水次数与灌水量试验、绿肥品种对比试验、绿肥不同种植模式对比示范、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试验、耕地质量效果对比试验各1项次。为项目技术模式确定、绿肥品种选择、绿肥复种时间及田间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科学布点观测,确保数据科学性。玉门市结合生产实际,根据不同生态气候和土壤质地类型,建立绿肥种植技术应用效果监测点5个,连续监测6年。以对比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别将有机质的变化情况作为重点监测。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玉门市采取发放技术资料、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召开现场培训会、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点等形式,强化技术宣传与培训,使技术到位率达到了90%以上。项目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保证项目实施区域每户至少有1人懂技术,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到位。几年来,玉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58
场次,现场培训117场次,在玉门市电视台《田野之光》和广播电台《农技推广大讲堂》栏目制作科技讲座节目各53期次,培训乡村组技术骨干451人次,村组干部364人次,农户3万多人次,出动宣传车28台次。同时,组织技术小组专家编写了绿肥种植技术手册和明白纸,向农户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9万册,发放宣传资料5.7万余份,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绿肥种植意识。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肥力
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实施中,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推广了大(小)麦大田套种绿肥、大(小)麦大田收后复种绿肥、孜然收后复种绿肥、新垦荒地、盐碱地秋季种植绿肥等四大技术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一是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项目的实施使绿肥作物和其它作物秸秆和根茬等还田量增大,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增强了土壤活
性,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基础,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粮食高产和安全。
二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绿肥种植延长了地面覆盖时间,不但保持水土,减少流失,防止土壤沙化,减少了焚烧、乱弃造成的污染,还提高了土壤养分。同时还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备件。
三是支持了畜牧产业,促进了循环农业发展。坚持绿肥种植与畜牧养殖紧密结合,既为养殖业提供了优质的牧草,又达到了根茬肥田的目的,形成了绿肥-畜牧-培肥土壤的良性循环模式,为农业的可待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亩减少化肥用量8.2㎏/亩,减少化肥支出21元/亩,共计减少用肥258吨,减少化肥支出202万元;项目区亩平均增产粮食36公斤,总增产粮食3397吨,增收688万元。总计增收节支890万元。
以点带面有效推进绿肥种植
为了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玉门市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农技中心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主管农业副乡镇长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落实中的协调及及运行中的监督、检查。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并成立了项目专家技术小组,负责项目方案制定、技术培训、资料收集、试验示范、现在指导等技术工作,确
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冬季集中教育和“三春”生产的契机,在项目实施乡镇积极开展乡、村、组三级培训大会,并发放了技术宣传资料,为项目面积落实打下了基础。
以点带面,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树立样板,培养示范户,有效地推动了绿肥种植;周密布置,及时到户。一是与乡镇村干部做好沟通协调,联系并确定好绿肥种子发放点和发放人员;二是组织准备好运输车辆,确保绿肥种子送到农户手中;三是登记造册,包括:乡镇名称、村组名称、农户姓名、农户种植面积、绿肥种子发放数量、农户签名等。四是有计划的完成绿肥种子发放工作。
整合项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玉门市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与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紧密结合,对绿肥种植区的土壤分区采样分析,及时化验掌握监测点土壤养分状况,搞好数据采集,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及时为项目区农户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引导农户科学施用化肥,使化肥与有机肥料相结合,提高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
今后,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持续把有机质提升项目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深入细致的进行下去,不断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
甘肃经济日报社
合办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系列报道
栏目主持:庄俊康 电 话:13919783248
新闻推荐
本报玉门讯(记者吴正楠)今年以来,玉门市按照“定人定向”的原则,对全市贫困家庭学生构建到户、到人精准的扶贫工作体系,通过全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学生资助、教师培训等三项措施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