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德
我见到粮仓时是一个初夏的早上,金色的太阳刚刚翻过高高山梁,阳光照在红色的墙体上有点耀眼,与褐色的大山形成强烈反差。在粮仓的周围有几处枯萎的芨芨草和几株野生枸杞相伴,芨芨草根下绿色的生命在努力向上生长,野生枸杞刚刚发芽,白色的枝条上挂满碎碎的绿叶,有的枝条顶端上还挂着黑红色的干果。我摘了几颗干果吹去表面的灰尘,放到口中细嚼,酸中带甜。我站在空荡荡的粮仓前凝望,它就像年长的老人,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我们静静对视着。看着残垣断壁的粮仓,我似乎听到建设者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看到一辆辆满载粮食的马车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上。马蹄声,吆喝声,还有人们兴高采烈的欢笑声,回荡在峰峦叠嶂的祁连山谷中。夜幕下的群山黑黝黝的,粮仓周围燃起数盏马灯,像天上明亮的星星,照亮了半边天。人们七手八脚地卸车、过称、记账、入仓、码放,粮仓前人头攒动,一片繁忙的情景。
那是1958年,随着酒泉钢铁公司的成立,镜铁山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生产建设者。他们离开故乡,纷纷汇聚到凤凰山下,使寂静的大山一下子沸腾了。他们修公路、架桥梁、人工打眼掘进,风餐露宿,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距镜铁山矿以南7公里处,有个叫红土弯的地方,那里就是当年铁山人开垦的农场。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勤劳质朴的铁山人,在红土弯一带的北大河两岸大面积开垦农田,兴修水渠,利用北大河的水利资源,为镜铁山矿供给所需的粮食。在红土弯公路两旁,有几十亩梯田,山坡的阳面有几座低矮的茅草房、羊圈、牲口棚。宽阔的北大河道上有一座东西相连的索链吊桥,桥面上铺设着木板,是连接东西两岸农田地的纽带。
红土弯的地势较为开阔平缓,山体都是红色的丹霞地貌。那里虽然海拔高,但土质深厚却又贫瘠。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只能种植些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主要以青稞、油菜为主。在贫瘠的山地里播种农作物,刚开始的收成很微薄。6月份的山外,骄阳似火,小麦开始拔节抽穗。而红土弯的草芽才刚刚萌动,铁山人在寒冷的山沟里耕地、播种、浇水,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汗如雨。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生命之源,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信念。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种植和改良土壤,荒山变良田。在铁山人的辛勤耕耘下,牛羊满圈,粮食产量逐年递增。有了充足的粮食,却没有储存粮食的粮仓。白手起家的铁山人就地取材,用石块做地基,用芨芨草和麦秆做墙体,把芨芨草和麦秆混合在一起拧成草绳,再灌上红土稀泥。层层垒砌而成的草墙粮仓,形状奇特又酷似碉堡,无门无顶,上部有四个小型的窗口,四周留有通风的小孔,既干燥透气又通风良好,储存的粮食不发霉、不腐烂。
历史的脚步匆匆地走过了50多个春秋,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红土弯农场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代铁山人。镜铁山粮仓,是老一代铁山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铁山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
新闻推荐
政治引领立德树人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酒泉育才学校党支部
近年来,酒泉育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园丁奖”先进集体、酒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3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一分耕耘...
酒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酒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