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在路上·走进环境整治现场
砥砺奋进的五年·环境整治篇
初秋时节,走进瓜州县河东乡六道沟村六组和七组,只见一条条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一幢幢农家小院粉刷一新,一朵朵鲜花簇拥着住宅。在生态文化广场上,种植着金叶榆、丝棉木、紫叶矮樱等10多种树木花卉,观光长廊、凉亭错落有致,各类健身器材立于草坪边。鲜花、绿地、村庄融为一景,这分明就是座小公园!
“咱村里有个小公园可以赏风景,你说美不美。”村民童玉豹话语中流露出自豪。
谁曾想到,几个月前,这个美丽的小公园还是一个垃圾坑。
这个巨大的变化正是源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的开展,也是河东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生动缩影。
环境整治不仅带来了亮丽风景,更让村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原来是臭烘烘的垃圾场,人都不想靠近。现在我每天都会在广场上转一转,乡政府干部和其他村组农民也经常到我们广场上跳广场舞。”童玉豹说。
“河东乡既是老乡镇也是偏远乡镇,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我们充分汇集民意,突出生态建设功能定位,围绕完善道路、绿化、综合服务等功能,将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农村生态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上。”河东乡党委书记姬莉说。
垃圾坑变成小公园,正是河东乡突出生态建设功能定位的真实写照。那么,这变化的背后,河东乡是如何做的?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我们最大的法宝就是发动群众,汇聚全民力量形成整治的合力。”河东乡乡长万占春说。
要汇聚全民参与的合力,首先要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为此,河东乡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标语、制作展板、入户宣传等方式,持续营造环境综合整治浓厚氛围。至目前,已召开各类层次会议6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张贴悬挂标语60多条,发动群众2000余人次参与整治活动。
在六道沟村六组村民童玉龙家中,只见客厅里白色的茶几和电视柜一尘不染,墙上《连年有余》《花开富贵》的画倒映在乳白色瓷砖铺就的地面上。简单的色彩,为数不多的几样家具,简朴却整洁有序。
51岁的童玉龙曾因务工失去右腿,成了残疾人,对于家里的变化,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重活、累活我都干不了,只能干些擦桌子、擦玻璃这样零碎的活。党员干部知道我的情况,就每天都来帮我运柴草、改厕所、修柴草棚,他们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没有党员干部,就没有我这样整齐干净的家。”
正如童玉龙所说,河东乡村组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河东乡由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带动农户对沿路沿线、村组主干道和房前屋后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扫,并对主街道和重点区域划片包干,监督和带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同时,开展了“先锋引领攻坚农村环境整治·党群联手共建幸福美好家园”行动,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0对。
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开展以来,河东乡采取以改造为主、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动员农户对厨房、厕所、浴室、后院、安全通道进行改造。至目前,共建农户储草棚105座,完成居民点外立面墙壁整修改造98户11200平方米,完成庭院改造硬化4500平方米,完成改厨、改厕320户,为村组配备了垃圾箱、垃圾斗,并建立统一垃圾回收点,农村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在六道沟六组村头的墙面上,贴着该组环境综合整治评比公示表,每一户村民的卫生情况都按等级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标示出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只有保持常态才能保证长效。我们制定了考核、评比等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万占春说。
河东乡把每月10、20、30日定为“村庄庭院保洁日”,确定每周一为“集镇保洁日”,每周二为“主干道保洁日”,保证了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至目前,共开展各类评比活动20场次。同时,在每个组设立环境综合整治评比公示台,设置“最美庭院”和“最美巾帼”评比,充分发挥身边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杨中恺通讯员王秀娟
漂亮的生态文化广场
六道沟村七组房舍前花团锦簇
宽敞干净的六道沟村六组后院安全通道
新闻推荐
本报瓜州讯(记者张革文)锁阳古城游人如织,榆林石窟摩肩接踵。今年以来,瓜州县以全域旅游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喜人势头。今年前7个月,全县接待游客235.4...
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瓜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