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补齐县域经济这块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小康,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
总揽发展全局,只有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作为发挥区域优势的基层平台,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着力在壮大县域经济上取得突破,才能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描绘出新的篇章。
变革创新
甘肃省县域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的战略任务,也更蕴含着巨大的变革和创新活力。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产业规模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和水平得到显著增强。全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2∶42∶36调整到2015年的21∶38∶41。
甘肃省各县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培育和壮大自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以玉门、瓜州和金塔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和装备制造产业区,以临泽和高台为代表的制种产业区,以玉门、民乐、永昌等为代表的酿造原料产业区,以临洮、会宁为代表的马铃薯产业区,以陇西、岷县和宕昌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区,以静宁、秦安为代表的林果产业区,以华亭和正宁为代表的煤电化产业区,以夏河、玛曲为代表的草畜产业区等,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效益初步显现。
此外,各县域基于自身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区域产业优势品牌,自主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以资源开发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永昌、武都、秦安等县域依托传统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优势,积极推广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玉门、瓜州、敦煌等县域依托风光能和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及相关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以新能源开发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
近年来,甘肃省将脱贫攻坚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扶贫开发效果显著,通过解决金融资金支持、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提升劳动力素质等举措,县域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5年,68个县(市、区)县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3.2元,较2011年(4179.4元)增加83.36%。
提质发展
肯定成绩,可以让我们振奋信心,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前进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省县级国民生产总值及平均值分别排在全国各省市县域24位、29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分别排名第9位和第10位。
从省内来看,2016年,全省县域经济范畴的68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到3000亿元,还占不到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半,仍然是全省经济的短板,影响着全省发展的全局。
由此可见,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现实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突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亟须破题。
如何壮大县域经济?在甘肃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破题之举——从稳步促进扩权强县、构建县域产业体系、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三方面着力,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决策权力下放、管理中心下移”的原则,将赋予县级更大自主权和决策权,提高基层政府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源建设奖励机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和完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瓶颈。
充分发挥县域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
同时,以各类园区为依托和载体,以提升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为重点,将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增强竞争优势,提升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益和网络支撑能力,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正如林铎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甘肃省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素集中、全链推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
新闻推荐
党员先锋在行动——酒泉市深化先锋引领行动纪实本报记者张革文1万名产业富民先锋活跃在田间地头助农增收;1.6万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服务群众;1620个党员先锋岗成为企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近年来,酒...
瓜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瓜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