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酒泉 今日玉门 今日敦煌 今日瓜州 今日金塔 今日肃北 今日阿克塞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今日敦煌 > 正文

一水长流无朝夕 只留传说亘古今 老泰城西关(二)

来源:泰安日报 2020-08-07 08:12   https://www.yybnet.net/

□顾川泰山

金桥头。

金桥遗存。

德国籍摄影家赫达·莫里逊于1942年拍摄的泰城老照片。

人在岁月中慢慢变老,城在发展中日渐年轻,老城的味道渐行渐远,心中的眷恋与日俱增。让我们一起品读老城老街历史,留住老城的根,留住老城的魂。

老泰城根据四门(东迎暄、西岳晏、南泰安、北仰圣),可分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对于西关,将分为八个篇章,描摹老城街道、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此文为第二篇,旨在追溯那些久远的历史,使其在尘封中逐渐显现。

提起西关,绕不开奈河。奈河是泰安的重要地理标志和文化标志。

奈河,亦记作?河、渿河,但前者更具意味。明人汪子卿《泰山志·山水》:“奈河,源出岳顶西南诸谷,汇为西溪,由白龙池出大峪口,经天书观左,南流入泮,会汶以达漕河。”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云:“奈河在城西南二里,源出岱西南石维山之西溪,西南流经龙潭池大峪,至此而东南入泮。”奈河作为泮河的支流,源于泰山南天门,上游称通天河、黄西河、西溪,大众桥大石峡以下称奈河。此路为泰山主峰前主要泄洪河道。河水顺峡谷而下,至中天门西转,再南流经长寿桥,由悬崖下落,形成飞瀑,穿黑龙潭水库、大众桥,经老泰城西部折而向南,出城汇入泮河,全长11.8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

此为奈河主流,还有诸多支流,纳泰城西部诸水以南下,主要的有白鹤泉水。以前的白鹤泉水量很大,可以载舟,故有运舟街。其水由白鹤泉流出,经岱庙东南,折而西南,经运舟街,由城西南出,汇奈河入泮河归汶水。还有广生泉水,自金山南麓经迎仙桥,赴汇奈河南下。再是金星泉之水,其泉在灵芝街中段西侧,泉脉甚旺,泉水南流西折经金桥下入奈河。还有护城河水等亦经奈河南下入泮归汶。

奈河对于泰城的贡献,不仅仅是防洪泄洪、供给城内用水,还在于其与城东的梳洗河一左一右,左青龙,右白虎,成拱卫环绕之势。加之护城河水,自乾方(西北方)天门引入,自巽方(东南方)地户流出,流经奈河,注入泮河,环抱有情,金城环带,改善了城域空间,符合古代风水的布局。

奈河对于泰山的贡献,则是作为泰山神文化的一条纽带,连通神、鬼、人三界,构筑起地狱、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

这条河一出世便带着玄怪神秘的色彩。“泰山有三溪,独西溪雄秘莫测,盖其源来自上方,下为瀑布,直往山根,洄洑龙湫而出,高深委折,渊而复流者,至郡城之西,百举武而近,居民饮濯之,而呼曰奈。”(元人王祯《泰安重修灵派侯庙记》)

关于河名,清人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辨奈河》云:“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河。”奈河观念的形成与古代丧葬文牍中“奈何”一词的使用有重要关系。唐人王梵志有诗曰:“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角,相共唱奈何,送着空冢阁。”当时人们送葬已形成“相共唱奈何”的风俗,表达痛失亲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此意与人死后灵魂不能过河,而徒曰“奈何”是相通的。随着佛教地狱文化的输入,印度梵文“地狱”的音译“那落迦”,在发音上与奈河有相近之处,奈河便被纳入地狱体系,甚至成为地狱的代名词。

奈河作为一条界河,勾勒出了泰安三境。奈河西为鬼境,以蒿里山为中心,设有森罗殿(阎罗殿)、三曹、六案、七十五司,俗称地狱。奈河东为人间,即老泰城,为人境,众生之地。从泰城往北,由泰山一天门始,则步步登天,进入仙境。为附会此说,奈河之水也不能源自泰山南天门了,而是出自地狱。为此,红门西垂刀山西下有一条山峪,被命名为酆都峪。清人唐仲冕《岱览·岱阳下》:“(垂刀山)西南酆都峪,俗名鬼儿峪,元窞(dàn,深坑)幽森,朝曦罕到,水南流经金山北,又西南入奈河。”又,泰山西麓长寿桥下东百丈崖大型花岗岩的崖面上,数条横贯东西的白石纹,名“阴阳界”,其上为阳,其下为阴,石滑不可稍立;下有黑龙潭,深不可测。河水出自潭池,源于地狱一说便有了实证。

作为地狱之河,自然不同于人间凡水。按照冥府的规矩,人死之后要先走黄泉路、过奈河桥,到蒿里山森罗殿过堂受审,六道轮回,再至望乡台,喝孟婆汤,转世投胎。唐人张读《宣室志》是专门记述灵异传奇的小说集。《宣室志·卷四》记载了太原人董观魂游地狱的情况:其地多草,茸密红碧,如毳毯状。行十余里,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董)观问(灵)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于地府耶。”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又见岸上有冠带袴襦凡数百,习曰:“此逝者之衣。由此趋冥道耳。”敦煌文献中有“目连阴间寻母”的故事,其中对奈河的描写更是骇人听闻:“行经数步,即至奈河之上,见无数罪人,脱衣挂在树上,大哭数声,欲过不过,回回惶惶,五五三三,抱头啼哭,目连问其事由之处,奈河之水西流急,碎石巉(chán,山势高险的样子)岩行路涩。衣裳脱挂树枝旁,被趋不交时向立。河畔问他点名字,胸前不觉沾衣湿。今日方知身死来,双双傍树长悲泣。”《西游记·第十回》也极力渲染奈河惨象:“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对于奈河,人鬼共愁:“今日流来明日流,奈河流到几时休!”(《续金瓶梅》)

奈河得过,全凭奈河桥。奈河桥是奈河之上的一座小石桥,因奈河得名,为旧志“城厢十二桥”之一。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云:“?河桥,嘉靖间(1522年—1566年)卢珽募修,道光二年(1822年)宋奎重修,光绪七年(1881年)薛心佑捐募重修。”

关于奈河桥的位置,说法不一。

一说在城西南奈河上。清人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辨奈河》云:“有桥跨之(奈河),曰奈河桥。”明人查志隆《岱史·第四卷·山水表》:“奈河桥,在奈河上,州城西南河津。”上述文字表明,奈河桥在旧城西南的奈河上。

一说在城西,大约在今上河桥位置。明人汪子卿《泰山志·山水》:“城西郭河津曰奈河桥。”

一说在灵芝街南首,也就是今天所见奈河以东的位置。清人唐仲冕《岱史·岱阳之西下》:“?河桥,在灵芝街南(原灵芝街一直延伸至洼子街西首),?水引城壕水,西受金星泉,经桥下南流入泮汶。”此位置与今洼子街西首金桥位置一致。今编文献中有资料将奈河上几座旧桥均称作奈河桥的说法,亦通;但具体哪座桥为传统文化中的奈河桥,又存争议。

比照诸家观点,结合老城居民指认,一般认为,旧奈河桥在市场街西、十二连桥北约200米的位置,其东接市场街,跨奈河,西连房家崖头,原为石板铺就的漫水桥,桥体东西偏南。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在明、清以至民国间多次得以重修。

与奈河桥相提并论的还有金银桥。对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笔者多次请教当地老人,亦难有定论。

首先是金银桥本身,说法不一。

一桥说,即金银一桥。明人汪子卿《泰山志》中,“泰山图”标注“金银桥”,位于奈河上。其位置与奈河桥一致。

二桥说,即金桥、银桥。明人查志隆《岱史》中,“泰山新图”标注“金桥”“银桥”。明《泰安州境图》标注“金桥”位于泰城西南奈河上,“银桥”位于城西速报司西奈河上。

当然民间还有更多说法,有说金银桥为金、银两桥并列,一高一低,高者为金桥,低者为银桥。也有说其为高、中、低三桥并列,由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善人鬼魂走高桥,常人鬼魂走中桥,恶人鬼魂走低桥,一不小心便会被各种水怪拖入水中,撕个破头烂腚。《续金瓶梅·第五回》将奈河桥描述得愈发魔幻,说东岳府奈河上有金、银、铜三座桥。金桥是供佛圣仙道往来的,银桥是供善人孝子忠义往来的,铜桥是供生前有好名声、至少轮回不堕大罪者往来的。而且,这三桥神出鬼没,该上桥的,桥便出现;不该上桥的,并不见桥,只是茫茫黑水,滚滚红波,臭热浊腥,要受那水中折磨。这些说法,可能是后来受四川酆都奈河桥文化的影响。老人们讲,原先的金桥并没有那么多讲究,不过一座石板漫水桥,低窄险滑,过桥者一不留神就会跌进水里。

关于金、银桥(或金银桥,下同)的位置,笔者综合文献记载及实地查访,认为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金、银桥在今奈河东。清人聂鈫《泰山道里记》云:“(灵派侯庙)西有金星泉,水南流,明人建金银桥,引城濠水入?河。今僧道作法事,有金银桥,?河桥,以诳世取财,盖借此附会耳。”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舆地志》云:“金星桥,俗名金桥,城西南隅,与奈河桥相去不过数百米。”其具体位置在灵芝街、洼子街、金桥头街交会处,为一东西斜南的单孔石板桥。当地人称桥下水为金河,其水来自金星泉及护城河,向南经今萧家湾西首入奈河(南湖)。今河沟已被填平,改建为路面,仅存一碑趺弃于路侧。今岱庙内存有《奉旨重修金桥记碑》。金星桥,因北受金星泉水名,但俗称金桥以后,便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了串联生死、沟通阴阳的鬼桥。又据南关贾明普老人讲,此桥俗称落河桥,还称“紧桥”。据说旧时桥西为刑场,犯人一至此桥便紧张得委顿于地,需用筐抬过去,故有此名。银桥与金桥相去百余米,在金星泉南,元宝石街(今财源街)上。金星泉位于元宝石街和灵芝街交会处西,今泰山农商行稍东位置,泉水穿元宝街南流,有桥跨之,名银桥。如此,金、银二桥便有了。但此二桥并非在奈河上,仅为奈河的支流,与古文献不一。还有可能:一是虽为奈河支流,同样名之奈河。在灵芝街南段路西,今金桥服装批发城一带,旧有灵派侯庙,又称五哥庙。古文献记载此庙在“?之东涘”。“涘”,水边之意。此庙西距今奈河主道尚远,却正在这条支流的东岸。二是此支流为清代之前的奈河古河道。奈河自城西北而来,至上河桥东南折流,经金银桥下南流,清代以后河道取直西移,形成后来的样子。对照明、清及民国奈河图示,奈河走向确有东西之别。

第二种可能,金、银桥在今奈河上。明人萧协中《泰山小史·金银桥》云:“(金银桥)俱建奈河处,银桥在州西,金桥在州西南,今重募修。”比对《岱史》“泰山新图”及明《泰安州境图》关于“金桥”“银桥”的标注,金桥应在今市场街西奈河上,即当地居民所说的奈河桥。银桥标注得更加明确,位于城西速报司西奈河上,也就是上河桥的位置(原址在今华侨大厦西)。此种说法与明人萧协中的记述基本一致。且“今重募修”,萧协中可能亲见,极具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金银桥位置的标注或记载,多出现在明文献中;在清以后,则多称奈河桥。至聂鈫时期(清乾隆年间)金银桥、奈河桥并提;唐仲冕时期(清嘉庆年间)以奈河桥替代金银桥;至民国年间,载有奈河桥和金桥。

综上分析,奈河桥、金桥、银桥作为三个地理实体分别存在是极有可能的。奈河桥在今市场街西首,金桥在今洼子街与金桥头街交会处,银桥在今财源街原金星泉南。三者毗邻,同属奈河水域,因共同的文化属性,被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称谓,概如聂鈫所言:“以诳世取财,盖借此附会耳”。有了桥,僧道便可借奈河名号,做法生财。桥越多,生意越广,正如今人开连锁店,也算一种规模经营。

旧时民众惮于奈河的传说,每年香会时,纷纷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争以金银铜板掷入池内,只求死后护佑过河。据说,奈河桥下原有一方形池,池底及四壁均为条石嵌砌,是否为敛财所置,亦未可知。也有人以炒米撒入池中供奉饿鬼,以免去死后被吞噬之苦。还有一些老年人,每年到桥上走走,认为顺利地走过去,死后便不会掉进河里。可见鬼神文化对人心的影响。明人萧协中《泰山小史·金银桥》诗云:螮蝀双飞渡口横,驾烟截雾玉欹倾。盈盈望去溪流急,莫向桥头更送行。

奈河上除了上述几桥,还有上河桥、下河桥。上河桥,原名汶阳桥,俗称朝桥子,跨奈河接通大关街和小西关街,为旧志“城厢十二桥”之一。该桥明、清多次重修,至民国时“颇完好”,新中国成立后被拆除,于其北约50米处另建大桥。下河桥又名孝感桥,东接元宝街西首,西接财源街,为旧志“城厢十二桥”之一;今原桥拆除,于其北约60米处新建大桥。关于“上河”“下河”之名,缘于奈河南北走向,河北为上,河南为下。另据当地居民讲,旧时奈河西岸高东岸低,自大关街出城要上河,自财源街进城要下河,故名,亦为一说。上河桥北有天书观东桥,俗称小桥子,位于原天书观东,初建不详,清邑令毛蜀云重修,为旧志“城厢十二桥”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拆除。再北有北大桥,又称北河崖大桥,即今泰山大桥。据北新街清真寺陈广武老人讲,原为八孔石板漫水桥,西三孔东五孔,中间为鱼脊分水岭,1963年被拆建为今泰山大桥。

“溪水南流驶,晴烟水面浮。逼岩深浴鹭,浚脉远通舟。古渡苹花冷,横津蔓草幽。翛然归汶上,此去总悠悠。”(明人萧协中《泰山小史·奈河》)一条古老的奈河,留给我们多少故事和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对奈河进行改造整治,特别是1987年、1992年、2003年等几次大的改造,垒砌河堤,建滚水坝、橡皮坝,修建花坛、绿地等,并沿河构建游廊、水榭、彩亭。如今,奈河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跨越60多年的惺惺相惜

樊锦诗给钟芳蓉送去了自传报考北大考古系引起热议后,当事人钟芳蓉开通微博作出回应,钟芳蓉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水长流无朝夕 只留传说亘古今 老泰城西关(二))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