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因为鸣沙山的存在及其传说故事而使山下的月牙泉奇妙无比,一泓泉水,碧绿如镜,盈溢着大自然天造地设般的神秘意景。这一“沙山”屏障与“沙井”泉眼的绝妙组合使这里早已成为世界级的名胜之地,而月牙泉畔的那一组古建筑群在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心目中也难以抹去,影影绰绰的,往往令人心生遐想。
像月亮上有嫦娥居住的“月宫”一样,鸣沙山下月牙泉畔就应该有亭台楼阁与之相配,这本是人类对自然景物的垂青与呵护。有人则不以为然,言古建筑有“人为”印痕反而折损了月牙泉自然而然的奇美景观。此说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敦煌人则对“鸣沙山月牙泉”有自身的情结,自古以来总让她更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氛围。此刻,你若坐在鸣沙山梁上向下腑视,茫茫黄沙,一湾清泉,没有了泉畔高低错落的那些亭台迥廊殿堂楼阁甚或庙宇梵音,游人只能在泉边的地坎上席地而坐,也就少了鸣沙山、月牙泉本该蕴含的人文气象与民间气息。普天之下,风景再奇再美,总因人的到来与再塑而充满无限生气。
关于鸣沙山月牙泉,东汉辛氏《三秦记》中就有记载“绵延古今,沙不填之”。现在的人们最早见到月牙泉边的古建筑是一张拍摄于1942年时的黑白照片,沙山茫茫,泉草荒凉,树影掩庙舍。在清人苏履吉的《月泉晓澈》中却有“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香茶自取烹”的诗句。可见在那个时代月牙泉畔就有建筑,游人汲得泉水可在亭台曲廊烹茶歇息。在民间当地人称月牙泉畔的古建筑名为“雷坛庙”,这里自然是敦煌“八景之一”的“沙泉晴鸣”;在农历四月八、端午时节,城里人、村里人纷纷结伴到这里游览,逛庙会,饮泉水,溜沙山,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种风俗,自古有之。而李业基先生的《月牙泉庙宇记》对此处的古建筑记载的最为详实。
于毁灭中重建,但凡风景名胜大多要走过这样艰难的历史岁月。人们却在这种生生息息中感受到山水景物中永远潜存着的文化赓续力。这个初春,借在敦煌市观摩杂技舞剧《敦煌神女》的演出,我也再去月牙泉一睹今天的美丽景致,特别留心关注泉畔的“古建筑”。是的,真真切切的,沙海中一泓碧波,如镜奁开展,清光接天,东、西两尖向南湾伸,明显作月牙形;北面“阳山”即鸣沙山,泉南即宙宇古建群,再南仍是高凸而起的沙丘。
远看近看景不同,只须步入自领会。这里泉水环抱,绿杨森秀,景亟清静。沿曲径甬道步入庙宇房舍再穿厅过堂,停停顿顿,漫步流连,恍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建筑艺术、神灵境界、人间民俗与沙泉奇观浓酽地交融在一起。这片“古建群”自有“中国园林”清秀、亲和的美悦感,从东至西大致依次是娘娘殿、达摩殿、七真殿、龙神祠、土地祠、菩萨殿、财神殿、玉皇楼、天神殿、药王殿、官厅及雷台阁。神殿有大有小,楼台有高有低,相互串通却疏密有致,在新月般的泉水围拢间展现出大千世界纷纷繁繁的特别韵致。
娘娘殿、药王殿、财神殿和土地祠,虽然与达摩殿(吕祖殿)、七真殿等庙舍靠得近便,但“娘娘”“土地”“财神”“药王”民间诸神与老百姓民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这些殿堂门庭皆有彩绘,花卉绿叶圣果,形色艳丽而吉瑞。殿内的娘娘们各有尊号,如九天玄女、送子娘娘等,个个神态逼真,秀雅丰润。正殿后墙上的“百子游嬉”悬塑像,显得一派活泼可爱栩栩如生的气息,映衬着四面墙壁上的五彩粉画,是仙界还是人间,总归给游客透露出一种勃勃生机。
而药王殿为五间卷棚,双扇大门;进入殿堂,后壁正中神龛塑有孙真人坐虎像。这是道家供奉的药王。神像两旁塑有历代名医计有十人:岐伯、雷公、扁鹊、华佗、张机、李杲、皇甫谧、刘完素、朱丹溪、钱乙等,衣饰有异,神态各具,济济一堂;那姿态、服纹、手势、眼神的塑造技法古典中带有一抹现代色彩。有对联曰:“座绕鸣沙仙灵逸响;泉萦片月圣德流光。”“对一曲之甘泉俨探桔林;拯立生于苦海如泻柳瓶。”梁上悬匾有“医宗寿世”、“勿药有喜”、“陡起沉疴”等,古朴肃穆十分显眼。看来敦煌人依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名家尊为心目中的敬仰、千秋彰显。这是借助鸣沙山、月牙泉自然传奇以彰示中华医学的无处不有、恩泽万代,是一种难以泯灭的人文精神的醒示与弘扬,自有现实意义。
玉皇楼为月牙泉畔古建群中最高的建筑物,其美妙身影可映入月泉波影之中。此为六边形宝塔般的楼阁,只有三层,恰到好处。楼阁下部有十二根明柱支撑,上部只有十根明柱,柱间均有雕花图案的木隔连之,供凭栏远眺之用。此楼每层均有宝鼎般盖顶封隔,飞檐插天,斗拱高耸,金瓜结顶。楼顶檐角系有风铎,因风而鸣,尤为悦耳。下层楼内塑有十二头臂之北斗神坐像。上层阁内正中塑有玉皇大帝天尊神像,头戴冕旒平天冠,身披兖服,手秉玉圭,神圣庄严。塑像两侧站着北斗、南斗司命之神像。阁内壁画为十八宿、功曹、太岁等天神像。楼后外壁彩绘“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人物形态自然平和,衣饰线条格外流畅,色彩比较柔和、温暖。
看来,月牙泉胜景内依然保存着中国本土的道家宗教风范,与莫高窟浓郁的佛教艺术风格有些不同。在这片古建群西侧,又是一番别样情景。这里地势高起,建有雷台阁及官厅。过厅回廊随处可见月泉沙山,自是观览景致的好去处。雷台阁为纯砖结构院落。中院东西两侧各有大殿五间,彩绘一新。殿内敬台上塑有风火雷神像,森然而谨严。殿内12尊神像,多取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还有不少壁画多是民间风俗故事。雷台阁前廊高悬“掌握乾坤”大匾,系邑人朱永镇所书,笔力苍劲,气势如虹。这“风火雷神”与“沙山雷鸣”自有某种暗合。传说中风沙掩埋的军营,或是埋藏了正月的社火队伍,自然与天象雷鸣潜在交融,令人们好生敬畏,浮想联翩。
而在“官厅”之内外,多见名人题撰的匾额,如“别有天地”、“汉渥洼池”“窥泉见佛”、“雷起沙鸣”、“半规泉”等。“官厅”即游廊贯穿的轩亭,有风墙、木栅、满月窗、茶座、几案,专设接待游客之用,观鱼品茶,吟诗作画,听歌跳舞,谈古说今。这真是“沙山风林远,古泉云景近”,自有一番天然的文化乐趣。
人们亲近自然,呵护景观,不能没有自身的丰厚历史、审美风习和民俗生活。建筑成群当然是一种立体的艺术,个中的衍变与承传是人类对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的时代表达。当今天的游览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时,月牙泉畔的古建筑就是一种恒远的见证。
□严森林文/图
新闻推荐
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海子《新娘》在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写作中,寻找失去...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