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衡摄影作品《各刨各沙,各筑各家》
□郭健
我很少因一部作品集而感慨,这次例外。
一个从甘肃状元县走出来的男子汉,一个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长期工作的兄长,退休后笔耕不辍,连写带画加整理,把自己耗时耗财耗精力的劳动成果,按照文学作品选和诗书画专辑分册出版,这当然是一件让我不能无动于衷的事情。
一
老话说得好:“时间老人味蕾灵,善品新茶与旧茗。”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十年时间过去了,李文衡同志不敢说在风光旖旎的蹉跎岁月捡到多少珍珠,但一定会留下缕缕烟雨、粼粼波纹。当然更多的还是刀笔墨痕。作者在前言里说,在他的感觉里,笔痕墨迹犹如烟雨,雨从心起;涂鸦染色又如水波,波从心来。回望、聚拢、感受一下这些烟雨水波,类似于自品“新茶与旧茗”。必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捎带作些拾遗补缺,就是他今天想做和能做的事。
文衡同志的《文艺作品选》是包涵文学和艺术两大部分的。其中有书画、诗歌、散文、论文(评论)、专著(《文学结构论》节选)和摄影作品。特别的是,他的摄影作品都很专业。从构图布局到明暗色彩,都是很讲究的。他在广泛发挥和极致地应用了摄影技巧之外,还觉得意犹未尽,还觉得不够酣畅淋漓。就又牵动他的诗歌创作神经,为许多幅照片配了诗。
比如他给一幅躬下身躯做礼贤下士状的竹子照片作的《躬竹咏》:“三顾茅庐慧刘备,佘太君跪穆帅回。圆月成勾儿时梦,秉直劲竹躬亦美。”比如他给照片《喂鸽子的小女孩》做的诗:“她用女孩儿的童心和纯真/滋润和谐/践行和平//她怀里荡漾的温馨/伴随着鸽哨的清音/飞越千山万壑/奇峰峻岭/飞向五湖四海/乡村城镇……”
文衡同志还给他的每幅摄影作品起了形象、幽默、富有哲理和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比如他给以白色基调为主、雾霭缭绕的华山照起名《华山效贵妃,出浴遮轻纱》;给一群在沙滩上筑巢的企鹅照起名《各刨各沙,各筑各家》;给一只在南非平原上独自引颈望天的鸵鸟照起名《直项向天歌》;给一行觅食和嬉闹的斑马照起名《斑马线谱交响曲》……
二
让我特别感慨的是,在《李文衡文艺作品选》专著部分有一个〖附录〗。收入了《甘肃日报》评论“第一支笔”的梁胜明先生关于《李文衡美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和小说评论》一文。对作品选的装帧而言,该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文章说,文衡同志在编辑和行政工作的交织中,主攻文艺评论和理论研究。先后完成了《新人形象的美及其个性差异和多层次结构》、《劳动美的审美价值沉浮》、《商品经济和农村新人形象的个性美》和《文学美的社会价值》、《文学结构美与时空观念》、《关于文学的结构与美的读书笔记》两组论文。前者主要探讨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中最高的美的人物性格塑造问题,后者主要探讨文学的社会价值和结构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专著《文学结构论》。
在甘肃的文学评论队伍里,文衡同志是有成就的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在《文学评论》、《当代文艺思潮》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颇有分量的小说评论,显示了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激越的情怀。甘肃人对于甘肃小说的评论,就始于这个时期。
三
而在续集《李文衡诗书画专辑》里,文衡同志就放开手脚,用很大篇幅展示了他的诗歌和书画精品。
他的书法流畅柔美,气定神闲。横竖撇捺,随意旋转。他在金黄色徽宣上书写的《流金岁月》似乎就真的流金淌银,富丽堂皇。让人感受到岁月如歌,逝者如斯。他能把意境表现在字里行间。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月色如画江流有声》,果然就在我的眼前出现了月朗星稀、流水潺潺、远山如黛的田园景象。他的书法还善于传情言志,表达情怀。譬如《人品清于水天怀畅若风》;譬如《天有日月星人间诗书画》;譬如《人品重于山》……
他的国画工笔细致,精益求精。他画的人物古典标致,眉目传情。他喜欢画牡丹。他说牡丹《紫气天香》、《吉祥如意》、《香沁兰室》。他尤其喜欢梅花。诗书画专辑里,收录了他画的春梅、寒梅、腊梅,雪梅。不同季节的梅花,他都画的各有千秋。有的艳丽,有的舒朗。有的含苞,有的怒放。有的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有的铁骨铮铮,傲骨临风。文衡同志还善于画花鸟鱼虫,画荷。
看了文衡同志的书法和画作,我知道了什么叫书法言志,绘画表意。知道了什么叫传情达意,画外有话。
文衡同志还善于把绘画和抒情结合起来。他有许多绘画一侧,都附有他直抒胸襟的诗作。
他的诗歌诵景咏人,掷地有声。比如他的《记<敦煌乐舞>赴日本演出(二)》:“敦煌乐舞醉东瀛/飞天遍览樱花城/万岁声声颂中华/金桥之上往来行”。比如他的《海瑞墓》:“圆顶墓下眠精英/短须长袍裹聪明/五百年长钟声近/罢官一声万民醒……”
四
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是一个业务上的内行,懂业务并且身体力行。同时又是一个统揽全局,有宏才大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文衡同志能在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协调会上,与辽宁省的与会者就文溯阁《四库全书》是全中华民族还是某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问题进行激烈争辩。并主持起草《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继续由甘肃保藏的报告》报送国务院,使辽宁省的《四库全书》“归还说”从此平息……
作品集收录的这些内容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文化工作者,是如何花开不谢的。
新闻推荐
敦煌市郭家堡镇六号桥村的老党员李存福紧跟时代步伐,把学习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用自编自说的各种段子带动乡邻学习党的理...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