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酒泉 今日玉门 今日敦煌 今日瓜州 今日金塔 今日肃北 今日阿克塞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今日敦煌 > 正文

征采先民之遗音 倾听时代之回声

来源:甘肃日报 2019-10-24 03:17   https://www.yybnet.net/

王 倩

河陇曲子源于古老的民歌之腔,传承了元明俗曲,又兼收并蓄“传自四方”的时调精华,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口口相传和不断丰富提高,终于炼成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兼具深厚历史内涵和鲜明地方色彩的一种古老曲艺。作者王正强历经数十载,采访了河陇大地数百位民间老艺人,从方音乡语的错杂中采摭出音律之节,从风土遗俗的盔护中剥离出曲子本貌,从浩繁的史籍中梳理出了曲子化育、脱剥、交融、大盛、合流、衰落、遗存的演变过程。

相较诸多书写曲子的著作,王正强先生的《河陇曲子研究》一书有三大特点:以民为本,以史为证,以情为调。

一、以民为本,集河陇之百曲,传人民之心声。这本书所选曲谱皆是从民间搜集整理而来,内容与民生、民情、民风、民俗紧密相关,反映的也是人民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审美追求和生存境遇,不仅是底层民众的歌声、乐声、心声,还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精神和意志力量在音乐世界的回声。朴素的民本思想贯穿全书始末,使得这本书既不乏学术著作的科学精神,又兼有通俗作品中普遍对人民的深切关照。将人民性体现在字里行间,正是这本书最具价值和意义的所在。

二、以史为证,考寻曲子之身世,探析河陇文化之变迁。该书以历史为维度,考寻了曲子的产生、发展、演变、融合和没落。从“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谈起,再从西周“六舞”挖掘曲子之发轫,继而谈到春秋战国时期,“贤士鼓琴,皆亡国之声也”,最后得出“郑卫之乐”,就是曲子的鼻祖的结论。但是受劳动人民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以及音乐载体变化的影响,曲子濒临失传,河陇文化符号逐渐消失。正是基于这种现状,王正强先生才耗费数十年心血四处走访,搜集遗音,征采旧谱,修复遗存,期望文艺工作者能结合当下群众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和音乐新元素,让河陇曲子重焕活力,艺术生命得到延续。

三、以情为调,征采先民之遗音,倾听时代之回声。从大的方面看,“以情为调”就是以歌颂蕴藏于曲子中深厚的民族情感和高尚的民族品质为基调,作者在后记中说“当我们追溯中国所有乐种、曲种和剧种源头时,看到的不只是‘曲子’肌体包含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史诗般的整体存在,更会看到它在宗教传法和政治哲理双重历史裹挟中,一直坚守着对人性和纯真心灵之美的张扬”。因此,一首曲子,不仅是个体心灵的反映,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投影。从小的方面上看,“以情为调”就是寓情于谱,以曲写心灵、动人心、听民声。作者在开篇第一个曲谱中就以一个武山女人哭自己母亲的声腔为例,那如歌似哭、如泣如诉的腔调,让人如临其境,潸然泪下。再如,写农夫赶牛的碾场号子,人劳乏至极,牛疲惫不堪,一声号子出口,让人悲从中来,不堪卒读。再如,大街小巷卖糖葫芦悠长的喊叫声,作者写得极富深情,触人心弦,感人肺腑。作者搜集整理普通劳动人民的一腔一调,既是各代先民遗音的深情回响,也是一个时代心音的憧憧回声。

此三点,是《河陇曲子研究》一书的特别之处,也是它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却能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

(《河陇曲子研究》,王正强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甘肃赴泰国推介文化旅游

本报兰州讯(记者张栎)10月16日至18日,甘肃省文旅厅组团赴泰国参加2019“美丽中国”亚洲旅游推广活动之泰国曼谷主题宣传推介...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在西域(组诗)2019-10-22 01:59
评论:(征采先民之遗音 倾听时代之回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