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徐媛杨心雅
10月15日,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盛典的作家、诗人伴着蒙蒙细雨,来到云遮雾绕的麦积山石窟。
行走于凌空穿云的麦积山栈道上,凿刻于石壁上的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更显栩栩如生,恍惚间如入仙境。丝丝细雨,浸润着麦积山的佛像,袅袅烟云,激发起作家、诗人创作的灵感。
“秦岭之北/天水郡/每一寸土地都珍藏着文化/一枚古老的钓钩/闪烁着先人智慧的光芒/周武王击节高啖/好鱼”,才登临麦积山,诗人王法便吟出即兴创作的诗句。
在每尊佛像、每幅壁画前都驻足细看的诗人李洵,在麦积山前亦有颇多感慨。“之前就知道麦积山,但真正登临后就发现其与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都不一样,无论是外形还是泥塑、壁画,麦积山都比较精致,比较有特点……”
在天水东柯杜甫草堂的葳蕤草木间,天水日报社副总编辑王若冰向采风的作家、诗人说起杜甫来秦州的因由:“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因其侄儿杜佐在秦州,他‘因人作远游’来到了这里。居住在东柯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杜甫创作了‘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等《秦州杂诗》及一系列诗作117首。后人为了纪念诗圣杜甫,一直流传着‘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瓦台,杜甫草堂建起来’及\‘杜甫淹留地,处处有草堂’的民谣。”
凝视着草堂内杜甫的塑像,著名作家王彬不禁感慨道:“站在这里,情不自禁的就会多出一层更深厚的情感来,也能更深刻感受到诗歌和天水这座城市内在的血缘关系和脉络。”
随后来到马跑泉公园、龙园,作家们依旧兴致不减,听讲解、拍照、交流……来到天水的第一日行程便在这浓厚而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天公作美,第一日的蒙蒙细雨将麦积烟雨的诗情画意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尽情展现。16日雨后初晴的灿烂阳光又为当日增添一份明媚的诗意。
位于麦积区渭南镇的卦台山是采风团当日行程的第一站。卦台山如一巨龙从群峦中探出头来,翠拥庙阁,渭水环流,钟灵毓秀,气象不凡。作家与诗人们沿台阶向上,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古老的渭河从西向东弯曲成一个“S”形,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采风团在卦台山伏羲庙内参观祭拜,又一次纷纷感叹天水的人杰地灵。“登到山顶才发现大不同,卦台山名不虚传。”作家陈仓精神十足,一边称赞,一边让朋友为他拍下与卦台山的合影。
近午时分,采风团乘车前往秦安,于下午首先到达秦安县五营中学参观陶文化和校园诗歌创作。教室内,学生们宛如一个个手艺精湛的陶艺匠人,将看似平淡无奇的原材料化作一件件艺术品,引得诗人、作家们啧啧称叹。采风团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不仅学习和了解了该校陶文化的普及,也在校园诗歌创作方面向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诗人海天风拿起话筒和学生们讲起了自己写诗的经历,并告诉大家:“诗歌能够让人感受生活之美,我也希望你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用诗歌描绘青春和生机。”不仅如此,他还在黑板上写下“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作为对学生们的寄语,并将自己的诗集赠与大家,表达他的祝福和期待。其他诗人和作家们也纷纷与孩子们对话,并称赞学校的诗歌氛围。
这场精神和文化之旅仍在继续,大地湾遗址展示了距今8000年的史前文明,让采风团成员无不驻足细细观察。“真不容易啊,来这一趟值!”“8000年,太厉害了。”感叹声此起彼伏,大家在此刻一扫疲惫,精神十足地讨论并且向讲解员提问和了解。而接下来的娲皇故里和17日的伏羲庙、李广墓、南郭寺、胡氏民居等一系列行程,也将为此次短暂而又丰富的天水历史文化之旅画上一笔笔鲜艳的色彩。
几日来,天水的一碑一崖,一草一木,一宫一房,无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从多伦多马不停蹄赶来的诗人海天风,克服飞行20余小时的旅途劳顿,参加了接连两天的采风活动。采风活动接近尾声时,他有些不舍地说:“天水的人文、历史、哲学都很厚重,这远不是我们采风几天就能领略到的,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回来细细品味。”
新闻推荐
本报徐(通讯员张蕊娜)近日,庆阳本土作者王琴创作的南梁红色系列丛书《根据地儿女》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小说以...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