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10日连续两场暴雨、沙漠里绿洲日益增多——人们印象中常年干旱、荒芜的西北地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西北气候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西北地区的新变化将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专家表示,西北的暖湿化趋势有利有弊,易导致极端天气多发,但同时有利于改善农业结构。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等提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认为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气候正由暖干型向暖湿型,并且推测西北地区至少半个世纪可能将处于气候偏暖、偏湿时期。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沈永平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近40年来,西北地区气候存在着明显变暖的总趋势。西北地区主要是西部、中部气候自19世纪小冰期结束后(约为19世纪60~8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处于向暖干化发展,1987年西北西中部气候出现向暖湿转型的突变。
“整个西北,尤其中、西部,从1987年开始降雨量明显增加,冰川持续融化,湖泊水位上涨,"沈永平表示,目前出现明显的变暖变湿范围限于新疆北部、天山山区、南疆西部和北部,出现变暖变湿趋势的地区有祁连山区、青海中部、河西走廊以及内蒙西部等地,而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分地区和中部个别地方仍继续干旱,尚未出现变湿趋势。
西北气候为何会出现如此变化?施雅风主编的《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一书中,提出西北气候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快,由海洋向内陆输送的水汽与内陆湿润区蒸发补充大气水汽增多。
2015年,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的研究人员从大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干旱区的水汽来源对降水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987—2010年间,西北干旱区夏季降水明显增多是西北干旱区降水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高和北美副高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季节降水量和年际降水量变化均具有重要影响。
沈永平表示,西北气候呈现暖湿的特征的成因较为复杂。“西北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如果温度升高一度,水汽会增加7~12%左右。因为全球变暖后,空气中持水量增大了,导致强降雨、大暴雨此类天气越来越多。"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仁国玉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将成因完全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或者人类集体活动,现在还为时过早。“区域和局地灌溉面积扩张、城市发展等‘绿洲化’过程,很可能是引起降水量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西北地区历史上也曾有过这么一个类似的阶段,多年代尺度上的气候变异性对于降水变化的影响也值得重视。"
近年来,西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也在增多,敦煌、甘肃、新疆等多地出现暴雨现象。
今年7月,敦煌强降雨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每日甘肃网消息,敦煌市气象局表示,7月6日至7日,敦煌降水量19.1毫米,莫高窟降水量达40.4毫米。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气候资料显示,敦煌年平均降水量为39.9毫米、夏季降水量22.5毫米、7月降水量10.7毫米。敦煌市7月6日至7日的降水不仅超过了当地常年7月整月的降水量,甚至逼近了当地常年整个夏季的降水量。
根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此前统计1960年—2015年甘肃省年暴雨日数,1981年—1989年全省有6个县的局部地方出现大暴雨,为101~131毫米;1990年~1999年有8个县的局部地方出现101~167毫米大暴雨;2000年~2009年有11个县的局部地方出现101~162毫米大暴雨;2010年有4个县的局部地方出现135~184毫米大暴雨,大暴雨范围和强度有明显扩大和增加趋势。
仁国玉指出,随着西北地区呈现暖湿的趋势,也会增加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几率,引发暴雨、洪涝等。“预计未来20-30年,西北干燥区绿洲及其城市和附近区域等降水量总体上还将增多。"
“持续的变暖变湿,实际上对干旱区来讲,有好处有坏处,"沈永平指出,降雨量的增多和温度升高,对于农业来水,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就会扩大,种植结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的修复。
沈永平强调,西北气候的变化会加速冰川消融,影响水资源的稳定,很多河流可能因此变成季节河。“建议增加修建水库,人为进行合理的调节,另外也要加强监测范围,提升观测手段。"
新闻推荐
本报敦煌讯近日,敦煌市人民检察院与敦煌市工商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进一步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