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通讯员 康建坤
春日,疏勒河冰雪消融,河水汇集成涓涓溪流,蜿蜒涌向大漠腹地的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吸引荒漠野生动物前来饮水和迁徙的候鸟停歇。同时,位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的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也结束了春季无来水的历史,河段枯水期进一步缩短,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景象,是加强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拉起“高压线”:用最严格制度保护水资源
解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就要靠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律,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为此,省疏勒河水资源局科学下达蓄、调、引、灌、放计划,通过总库容4.72亿立方米三座水库的联合调度,配套建设1100多公里干支渠和4050公里末级渠系,强化疏勒河干流地表水资源统一管理,灌溉用水与生态保护、防汛抗旱与发电生产实现科学合理供水。同时,对流域内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开展常态化监督巡查、专项检查和日常监测,2018年共清理水功能区违规建设项目5个,整治河道地貌,恢复不合格点30处,查处违规取水及河道排污事件25起,恢复整治昌马渠首、玉门城河等处地貌面积180万平方米,58眼地下水观测井的日常观测规范有序、数据准确、资料完整,全流域实现了入河(渠、库)排污零排放、水污染事故零容忍管理目标。
省疏勒河水资源局还以“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抓好河道环境整治,清垃圾、防污染、保水体。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目前,疏勒河昌马渠首以上河段达到Ⅰ类水质,双塔水库以上河段达到Ⅱ类水质。
甘甜的河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使50多万灌区群众的愿望和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过好“紧日子”:千方百计节约利用水资源
疏勒河流域属内陆干旱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毫米,蒸发量达3000毫米以上,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占流域国土面积的67%,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如何把稀缺的“生命之水”科学有效利用起来,“挤”出生态用水流往中下游河道,是疏勒河水资源管理的头等大事。
在全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大背景下,省疏勒河水资源局牢固树立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以创建“百亩实测、千亩示范、万亩推广”节水示范区为重点,全面落实渠道衬砌、激光平地、大地改小等常规节水措施,建成大田常规节水面积107万亩,积极推广滴灌、管灌、温室大棚等高新节水技术,新建高效节水面积17万亩,亩均节水260立方米。
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全国7个水权试点之一,省疏勒河水资源局以推进水利综合改革为重点,在疏勒河灌区确定农业用水确权面积117.4万亩,确定灌区用水控制指标5.02亿立方米,颁发水权证204本。灌区群众有了自己的水权,可以根据农作物长势合理确定灌水时间,彻底解决了以往“庄稼好种水难浇”的老大难问题。2017年12月,疏勒河水权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
目前,疏勒河灌区共建成698个斗口计量点,安装87孔测控一体化闸门,121万亩农田实现水情实时在线监测,占灌区总面积的90%以上。灌区老百姓打开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实时水量,计量精度实现了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递进。
打通疏勒河:让整个流域美起来
为解决好敦煌生态问题,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投资12亿余元,治理疏勒河水系,阻止库姆塔格沙漠东侵。
按照《敦煌规划》中“水源绿洲稳定、经济生态均衡”的布局要求,自2013年以来,省疏勒河水资源管理局已累计向下游输送生态用水25.7亿立方米,年平均下泄水量5.1亿立方米,达到了《敦煌规划》确定的双塔水库下泄生态水量指标,实现了“北通疏勒”规划目标。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建设现场,一道宽30米、深3米的“人工河道”从东至西延伸,从双墩子至玉门关建成了一条近100公里的“水上长城”,将疏勒河水连绵不断地输送到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今年1月,疏勒河流域双塔水库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开闸泄水,共向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放生态水1700万立方米,为这方大漠腹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如今,疏勒河水沿着归束的河道一路西行,已流过玉门关。河道两岸和下游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植被进一步恢复,胡杨、红柳、野生枸杞、罗布麻、芦苇、骆驼刺等植被已形成规模,鹅喉羚、红隼、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和候鸟在中下游湿地内迁徙、繁衍……
新闻推荐
白银市代表队在第34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中取得佳绩
白银讯近日,第34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在敦煌举行,白银市108名师生及19支...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