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看作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节气看成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俗称“亚岁”。
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在敦煌文献、壁画里,有关冬至的记录也是十分丰富的。冬至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
自古,冬至就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孝经说》及《三礼义宗》)的重要节气,更是万民同庆的大节日。《东京梦华录》里写得直观:“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唐宋以来,举国上下都视冬至同元正,放假过节是必须的了。敦煌文献S.6537《郑余庆书仪》中记载:“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
敦煌文献S.6537《郑余庆书仪》
实际上,冬至不仅是“大如年”,也确实是承担过“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的“岁首”,是周时的正月,于是亦被后世称为“周正之节”。
朝廷拜贺赏送
冬至自古被视为“大吉之日”。
敦煌文献S.4663《杂抄》
敦煌文献P.3671、S.4663、S.5658等卷《杂抄》中有明确讲“冬至之日,阳爻始动,万物生芽。”
古人多将阳气作为君道之象,而冬至因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初始,拜贺之礼便是人们在这天要追求仪式感的表现了。
莫高窟第431窟 院落场景 初唐
拜贺之礼多存在于朝堂官府,下属当面参拜上级,是规矩,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能当面参拜,也要写好书信以表庆贺。那时候薄礼相送是应尽的礼节,各种地方土特产聊表心意,上级对下属也会赏送礼物,比如冬日刚需毡履、夹袄。
士庶聚会宴饮
春节时,家中自是亲朋相聚,酒食热闹。
莫高窟第23窟 院落场景 盛唐
冬至亦不例外,敦煌文献中载有《冬至相迎书》:“长至初启,三冬正中,嘉节膺期,聊堪展思。竟无珍异,祗待明公,空酒馄饨,幸垂访及。谨状。”
酒是自家酿的最香醇,纯手工馄饨皮薄馅大,即使不添加别的配菜,也能食个欢乐,喝个快活。
莫高窟第146窟 宅子酒肆 五代
只要有了酒,讲话总会少上许多刻意,多出几分诚恳。回顾过去一年,无需再像年终总结那样“横平竖直”,而是可以就此开怀,嬉笑怒骂倾吐内心真实。
冬至亦是佛教徒们设供献佛的重要日子。敦煌文献S.6275《丙午年十一月纳油历》中记载:“十九日就库纳油叁升,付都师亦冬至[油]肆升,付都师造佛食用。”
敦煌文献S.6275《丙午年十一月纳油历》
道场设供献佛
冬至更是一年当中寺院里的重要节日。信众们一团忙碌制作美食,举行宴会欢度节日。敦煌文献S.1519《寺院油面破历》记载,“(十一月)十九日麦酒壹瓮、粟酒两瓮,僧录、僧政节料用。更油贰升,酒户郭没支节料用。……又面柒斗、油壹升、酒半瓮,徒众早上拜节造戒斋吃用。”
莫高窟第236窟 斋僧 中唐
“冬至大如年”,宣告的是冬至的地位和分量,也是激励和唤醒。在万物萧瑟的深冬,人们反倒要格外打起精神,不可颓然荒废。今日阳气始至,一盘水饺下肚,一杯温酒入喉,便瞬间元气充盈、毫无倦怠了。
新闻推荐
品味书法艺术中的百态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汪志刚做客“金城书法沙龙”
汪志刚(右)畅谈书法人生一丝书香,一份墨韵,泼墨造物,笔下生花。12月15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甘肃思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