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张掖航拍的祁连山,初冬美景如画。“2012年公司成立时,接待游客数量不足10万,而去年增长到204万,5年增长了20倍。”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说。张掖丹霞景区的巨变,正是得益于甘肃“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长久以来,由于受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为破解旅游面临的制约难题,甘肃整合公路、航空、旅游等资源,成立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公航旅集团”),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抓手,通过公路建设带动旅游,又通过旅游反哺交通建设,解决交通建设中的资金缺口,推动旅游开发和交通建设的良性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游客在甘肃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赏秋。记者 张睿 图 今年国庆假期,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参观游览。“守着金山讨饭吃”
交通瓶颈倒逼模式创新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甘肃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然奇观的博物馆、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品质旅游的目的地”,但是长期以来,甘肃却是“守着金山讨饭吃”,交通瓶颈一直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虽然与新疆、宁夏、青海间已形成由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构成的省际综合交通网络,但旅游通道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南北向铁路、高速公路缺乏。与省外的青海、四川方向的高速公路通道单一,而且在通道格局上主要以兰州为中心连接周边省份的省会城市,省内其他区域与邻近省份之间的交通联系仍然不足,游客需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抵达旅游目的地。
此外,甘肃城际交通联系也较为薄弱。甘肃尚有32个县(区)没有通高速公路,全省109家3A级旅游景区中有一半景区道路在三级以下,4A级以上景区中尚有27家未连通高等级公路。兰州至省内支线机场的航线较少、航班密度不高,省内干支机场衔接不够紧密。
为突破旅游资源开发困境,自2011年开始,甘肃开始谋划以“交通+旅游”的模式尝试打通交通瓶颈,将公路、航空、旅游等相关联产业统筹架构,提出了“公路促民航、交通带旅游”发展理念,组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甘肃省级唯一的集公路、航空、旅游和金融为一体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是甘肃总资产和净资产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
公航旅集团成立以来,已成功布局公路、航空、旅游、金融等多个业务板块,累计投资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占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的一半以上,占过去五年已建成高速公路的90%;在建高速公路1700公里,拟建高速公路1800公里,占甘肃省已规划未建成高速公路的80%以上。
此外,公航旅集团建成张掖、夏河、兰州中川机场二期等民用机场;建成甘肃首个通航机场张掖丹霞机场,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张掖)国际通航大会。公航旅集团旗下的甘肃省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0亿元开发了张掖丹霞等6个知名景区,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约30%;建成甘肃第一个房车露营地——康县长坝露营地;建成功能齐全的旅游综合体——公航旅·黄河明珠国际酒店和自驾游基地,是2017年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主会场。
深秋时节,甘肃张掖的冰沟丹霞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记者 范培珅 图
从“养在深闺”到“靓丽名片”
“交通+旅游”盘活优质资源
“养在深闺无人识”,这是张掖丹霞景区曾经的写照。近五年来,通过“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张掖丹霞景区已成长为甘肃的一张靓丽名片。《图说天下国家地理》将其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也将其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我们接待游客数量已经从2012年公司成立时不足10万急剧增长到去年的204万,增长了20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表示,“借力景区开发,不但把路修通了,还直接带动就业超过400人。”
2013年张掖丹霞景区交由公航旅集团经营后,张掖市、公航旅集团先后修建了张掖丹霞快速通道、张掖丹霞景观大道、张掖通航机场,有效改善了景区周边的交通结构,为游客前往景区创造了便捷、舒适、安全的通道。
王林介绍说,西北地区由于人口、车辆密度都比较小,企业靠经营高速公路实现投资回收并盈利比较困难,把交通与旅游捆绑开发,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融合发展关系,借助融资解决开发资金短缺,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入口条件,让优质的旅游资源尽快释放应有的效益。
张掖丹霞景区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开发公司获得经济收益,也为景区周边区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位于景区所在地的临泽县南台村借助景区开发契机,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村内土地资产,激活沉睡资源;通过成立涉旅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整合资金,增加资金收益;通过引导村民参与旅游产业,拓宽增收渠道。10年前这个还曾是张掖市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走出了乡村旅游带动富民强村的新路。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47万元,其中旅游业收入426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2元,高出临泽县平均水平2000多元。
丹霞景区只是张掖旅游产业发展的缩影,随着交通持续改善和景区开发,2017年张掖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5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和37.7%,旅游接待人数更是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17年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39%,成为张掖市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
张掖市市长黄泽元认为,张掖的实践表明,交通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修路打通了景区资源,另一方面景区的八方游客大大提高了所修公路的有效使用率。这既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优质旅游资源的盘活。
摄影爱好者在甘肃张掖的冰沟丹霞景区拍摄秋景。记者 范培珅 图“两条腿”走路
金融协同助力实业发展
张掖“交通+旅游”模式的探索形成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即国资国企先行投入打通通往景区的基础道路,而后景区的经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现金流,也为张掖带来了税收、就业和产业经济,同时良好的经营现状增加企业市场信用评级,为企业获得更便利和低成本的融资,最后通过引来的金融活水继续服务于当地交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
为破除公路、机场等公益性项目实施仅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公航旅集团开创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多渠道融资的新局面。
据公航旅集团董事长石培荣介绍,交通、旅游等构成的实业与金融板块是公航旅集团发展的两翼,实业的良好发展保证融资顺利进行,金融融资又会反哺公路和旅游,将公路、航空、旅游等优质资源注入企业总资产,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信用,降低融资成本。
公航旅集团也凭借“交通+旅游”深度融合,金融协同助力的发展模式,正使越来越多散落在甘肃各处的旅游资源破除交通瓶颈并被市场知晓和接受。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相继成立了永靖黄河三峡、张掖丹霞、张掖焉支山、定西贵清山等旅游子公司,加大对甘肃省内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
2017年7月,公航旅集团又联合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冶集团四家央企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了2000亿元的甘肃省公路产业基金,设立了200亿元的通航发展基金,正在设立500亿元的甘肃省旅游产业基金。
“我们对甘肃省“交通+旅游”的发展模式比较认可,这也是其他几大央企参与甘肃公路产业基金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公航旅集团打通了交通和旅游行业,形成了较好的盈利模式。另外,公航旅集团自身资产比较好,负债率比较低,领导班子团结,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运作能力。”中铁建集团副总裁李宁说,“说实话,能把我们几大央企调动起来,一块到甘肃投资,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公航旅集团这样大规模与体量,我们分别进入当地投资就要费相当大的周折。”
“交通接驳便利程度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认为,“把交通和旅游统筹到一个公司,让旅游开发和交通建设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且企业内部配置资源更有效益,易形成旅游、航空、公路互补和支撑,公路、航空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支撑公路、航空的良好局面。”
(原文标题为《甘肃创新国资运营模式为旅游产业“输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徐静雯)兰州中心气象台12月5日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河西五市部分路段出...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