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讲解双鸾月宫纹菱花镜。本报记者杜玮摄
蟾蜍玉兔纹瓦当
滑石兔
双鸾月宫纹菱花镜。本报记者杜玮摄
本报记者郭青
中秋佳节,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传统习俗,更有许多传奇的文物往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人们也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艺术精品。我们从出土的汉代以来的壁画、帛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铜镜等文物上,都能发现月宫图像。
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而由于《礼记》有“秋暮夕月”的记载,祭月、赏月、拜月的习俗被流传千年,所以提起中秋,人们总会想到月亮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神秘传说。
月有太多的别称:太阴、素娥、玉盘、玉轮、玉钩、玉羊、玉蟾、冰轮、冰镜、月府、月宫、月精、玉兔、蟾宫、婵娟等,亦有蟾蜍、玉兔之称。而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早已用各种器物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在敦煌莫高窟249窟顶坡,绘有北朝西魏时期的西王母图。图中,乘坐銮车的女神即西王母,右下方身着青衣、头长双角、胁生双翼、圆目大嘴、四肢带蹼、呈奔跑状的神兽,正是“万岁蟾蜍”。它在此处作为月精,以西王母侍从的形象出现。四川彭县出土的以西王母为主题的汉画像砖中,西王母正面端坐于龙虎座上,四周侍九尾狐、青鸟、蟾蜍等。从汉画像石、画像砖及绘画上,常可见到这类西王母侍从的蟾蜍形象。关于玉兔捣药,《太平御览》里有这样的记载“月中何有?玉兔捣药。”《乐府诗集》中也有“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这样的描述。由此可见,汉时传说的月精仍指蟾蜍,直到西汉末期,才出现为西王母捣药的玉兔形象。对于月神的形象,《山海经》中记载有常羲浴月的神话——“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与“嫦娥”古音接近,在长期流传中,神话的情节内容被不断复杂化,月神其名也变作了“嫦娥”。
文物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在西安半坡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口1972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蟾纹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35厘米,内壁除双鱼外,还绘有一只体态浑圆肥硕、扁头、背带麻点、四肢伏地的大蟾蜍。西安半坡博物馆副馆长张希玲介绍说,彩陶盆上绘制蟾蜍纹十分常见,这是上古先民对蟾蜍冬眠习性崇拜的表现。古人将月的圆缺周期变化与蟾蜍冬眠习性联系起来,将月影形状想象成蟾蜍的样子,把月的周期变化看作蟾蜍“死而复苏”的过程。蟾宫秋月的观念由此形成。
在淳化县博物馆,收藏着一枚蟾蜍玉兔纹瓦当。这枚蟾蜍玉兔纹瓦当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西汉甘泉宫遗址。瓦当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浮雕着一只疾奔的小兔,两前足跃起,双耳后竖,尾巴上翘;下半部是一只起跳的蟾蜍,圆目突起,大腹鼓圆,舌长伸。瓦当造型生动传神,极富生活情趣。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蟾蜍、玉兔是月宫里的动物,这个构图无疑是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甘泉宫是西汉在秦林光宫的基础上加以扩建而成,扩建年代在汉武帝时期,是当时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一处重要离宫。高大的宫殿檐头上雕刻着生活在月宫的蟾蜍、玉兔,可能是建造者为迎合汉武帝崇拜神仙的心理而竭力营造出神仙生活的环境氛围。一枚小小的瓦当反映了汉武帝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历史事实,这也和汉初帝王倡导学仙、尊崇黄老思想一脉相承。同时,我们不得不对两千多年前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能力、高超的雕刻技术惊叹佩服。
瓦当最早出现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呈半圆形,瓦当面纹饰以重环纹为主。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兽纹,并且由半圆形向圆形转变。秦代以动物纹瓦当最为常见。汉代是瓦当纹饰发展的高峰时期,除继承秦云纹以外,还出现了别具一格的文字瓦当,动物纹样瓦当明显减少,主要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为主,生动活泼的蟾蜍玉兔纹饰则十分少见,所以非常珍贵。
2013年2月,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唐代滑石兔。这是一张趣味十足的照片,一只唐代的黄色滑石兔小巧可爱,呈伏卧状,头前探,长耳贴伏于脑后,很像现在电脑上的鼠标。这只滑石兔,是1956年在韩森寨基建工程中发现的,墓主人已经不可考。这是一件少见的唐代圆雕作品,唐代玉石少,所以用滑石来替代玉料。“这只滑石兔是席镇。”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唐朝时床榻上要铺一个席子,用席镇压住四角。席镇比大家熟悉的纸镇出现得更早。“纸镇到宋元以后才流行起来。”这名工作人员说,唐代玉石器里兔子造型很多,这是因为兔子寓意美好。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都有兔子造型的汉白玉器物。在古代,无论红兔、白兔或者黑兔都被视为太平盛世将临的吉兆。古代文化中用兔子代表月亮、光明和再生,是当时流行的玉器形象。
铜镜中的月宫形象
临近中秋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有一枚商洛市商州区出土的唐代铜镜——双鸾月宫葵花镜引起周围游客的关注。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显得更加明亮,既美观又实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唐代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做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充分显示出盛唐高超的艺术水平。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上出现了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唐代铜镜的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双鸾月宫葵花镜是一件典型的唐代铜镜,月宫镜以嫦娥奔月传说故事为装饰题材,镜背中央装饰一棵大桂树,桂树两侧分别为嫦娥起舞、白兔捣药、蟾蜍跳跃等图案。
新闻推荐
织密扎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省安委会2018年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陈燕)9月18日,省安委会2018年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总结前三季度工作,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