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潍坊分会场最后一天,市民纷纷来亲身体验
9月16日是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潍坊分会场的最后一天,由于恰逢周日,天气又十分凉爽,前来观展的市民格外多。南通风筝、扬州漆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非遗项目让市民大饱眼福。在非遗项目体验区,市民不仅可以看到各类非遗项目制作的全过程,还可以近距离体验和感受非遗魅力。
福州游客绣俩荷包
16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潍坊分会场看到,在非遗项目体验区,市民可亲身体验潍坊代表性的年画、刺绣、布艺盘扣、剪纸、蓝印花布等十个传统手工艺项目。
高新区57岁的张言珍端坐在刺绣棚架前认真地穿针走线,潍坊刺绣传习中心负责人徐宁在一旁指导她。“我很喜欢刺绣,一直想拜师学艺,苦于没找到门路,得知今天有刺绣体验便早早赶来学习。”张言珍说,她在现场体验了一个多小时,对针法、配色有了初步了解,打算去刺绣传习课堂报名。
“这是我自己做的两个荷包,我要带回去送给朋友。”来自福建福州的游客俞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两个刺绣荷包后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潍坊刺绣,被精湛的技艺所吸引,希望以后有机会专门来学习。
宣传地方风筝文化
在此次非遗博览会上,潍坊风筝大出风头,王永训、杨红卫等潍坊风筝艺人均参展并现场展示扎制技艺。“这次非遗展让更多人了解了潍坊风筝文化,我们也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筝艺人交流,是个难得的宣传和学习机会。”杨红卫说。
除潍坊风筝外,北京风筝、南通风筝等也在本届非遗博览会上大放光彩。在南通风筝展位,来自江苏南通的风筝艺人王志清正向市民介绍他制作的《七连星板鹞彩绘画——二十四孝》风筝。这只风筝高1.8米,用108个哨口搭配“二十四孝图”扎制而成。风筝飞上天后,会发出中、高、低音混响,远听气势宏伟,近听锣鼓喧天,号称“空中交响乐”。
除此之外,54岁的王志清还带来了《八仙过海》《飞天敦煌》等大型风筝,充分展示南通板鹞风筝的特色。
一件珍品耗时三年
在漆器髹饰技艺展区,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张来喜带着他的红雕漆《松壑仙居》笔海、《溪山访友》台屏等6件精品漆器前来参展。
记者看到,《松壑仙居》笔海直径约30厘米,做工精致,充分体现了山峰、树石、楼台等。图案生动活泼,近、中、远景层次分明,点线面结合,整个作品的雕刻艺术独具匠心,刀法圆润,线条流畅。“这件笔海给人的感觉既灵动飘逸又古朴典雅,是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正在参观的市民赵先生说。
张来喜说,红雕漆作品从设计到完成,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一般说来,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至少要半年,而珍品的雕漆佳作要两三年。就拿《松壑仙居》来说,经过了500多道工序,一年脱胎造型,一年雕刻,半年晾干,又打磨半年。
带孩子感受非遗
16日是本届非遗博览会的最后一天,又逢周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非遗文化。
在核雕展区,来自潍坊德润国际学校12岁的董张睿一和妈妈于女士正在参观潍坊核雕。董张睿一说,之前他并不了解非遗项目,仅从网上看过一些简介,通过当天的参观,他了解了不少非遗知识,特别是潍坊核雕和年画,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是年画,过年贴在家里的墙上,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在年画展区,奎文区赵疃小区的潘士兵指着一幅年画对5岁的女儿说。他在宁波工作,妻女在潍坊生活,此次休假回来正好赶上潍坊有非遗博览会,便带女儿来参观。“现在的孩子多依赖手机,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希望以后潍坊能多举办这样的非遗展览”。
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兰州至敦煌动车车次和票价公布 D4081/4次8时56分兰州西站始发一等座518元二等座324元
兰州晚报讯(通讯员赵建军记者刘学智)记者从9月17日上午召开的敦煌动车开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敦煌将首次开行动车组,结...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