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十中七年级一班杜惠敏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总还有那么一些人穷极一生去守望美好。”世界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默默做着了不起的事,他们都是值得人们敬佩的英雄。
樊锦诗,北大的高材生,放弃了到上海、北京学习的机会,25岁时来到了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从此与敦煌莫高窟厮守近半个世纪。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优越,人生有无数条路,她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敦煌,她的住处不足20平米,角落里时常会溜出几只老鼠,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没有水电,更别提卫生设备了,从未经历过这样窘境的她,也曾赌气地说过,再也不要回来了。但当她走进莫高窟,不由得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身形优美的飞天舞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她的眼前,还有洞窟里庄严肃穆的佛像,雄浑博大,这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无不彰显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水平。敦煌的美,让她割舍不下。
起初洞窟杂乱,樊锦诗便每天用布小心翼翼地清洁壁画上的灰尘,用了两周的时间给每个洞窟编上号。被分配到武汉大学的恋人彭金章来大西北看望她心爱的姑娘,每次见面都是匆匆忙忙。他看到这个昔日娇嫩的少女,在漫天黄沙中变得勇敢坚韧。
后来经济有所发展,国家也拨款重修洞窟,这让樊锦诗十分喜悦,不久,敦煌莫高窟就面向大众开放了。这本是件好事,但随着高曝光率,游客递增,壁画也在氧化下变黑,渐渐消失。这令樊锦诗很是心痛,因为她知道,莫高窟在氧化下,迟早会在世界上消失。她又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制作数字影视,把莫高窟的艺术分门别类,制成电子档案,得以永久保存。
她守护着敦煌50余年,穷尽一生守望着大漠艺术宝库,守护中国魂,她叫樊锦诗,是我心中的女英雄。
(指导教师:王丹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严存义曹立萍通讯员强科“早就想领略祖国西北的壮阔风景,没想到现在坐着火车就能实现。”陕西籍游客张波夫妇,第...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