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我家那台缝纫机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8-07 08:59   https://www.yybnet.net/

赵智宝

人到暮年,最容易怀旧。关于过去的回忆总是五彩缤纷,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其中,令我和老伴儿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我家那台“标准牌”缝纫机。

“缝纫机”三个字,对我和老伴儿来说从茫然到了解到购买的过程犹如实现了人生的一个梦想。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我们听有人说城里人已用上了缝纫机,但是我们乡下人没有见过缝纫机是啥样子。一次,生产队演出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影片中列宁的警卫瓦西里的妻子用缝纫机给小儿子缝制衣服的镜头在我和妻子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萌发了给家里买一台缝纫机的念头。

1972年,生产队有眼光的6户社员给家里相继买回了缝纫机,这在全大队都引起不小的轰动。不久,生产大队为满足大部分群众缝衣的需求,把这些缝纫机户组织起来,成立了生产大队集体缝纫组,让她们承担起了为全大队男女社员缝制衣服的任务。记得第一年机缝一件成人中山装上衣收取加工费五毛钱、做一条裤子三毛钱,第二年分别提高到每件一块二毛钱、八毛钱,补一个补丁一毛钱。缝纫组的兴办,从此改变了农村妇女们挑灯熬油,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状况。

随着缝纫机的推广应用,人们衣着观念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男人多穿上中山装,妇女多穿上对襟布衫等新式服装,女孩儿穿起了背带裙,时尚好看。在社会潮流的带动和影响下,我的妻子开始嘀咕着要给家里买台缝纫机。要买缝纫机就得先要有过硬的缝纫技能。还没等家里买回缝纫机,妻子那年冬天就报名参加了大队缝纫组技术培训。妻子是一个性格要强,心灵手巧的人。她在缝纫组共学习了七天,头三天,主要是了解熟练缝纫机操作基本要领,做一些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给小学生做书包等辅助性活计,后几天,主要学习缝剪技术。她在为一名男社员试剪裁上衣中山装时,一不小心,一剪子下去把衣兜剪得太大,布料作废了。她没有灰心,利用吃中午饭时间小跑到10里外的高店街去买布料,顾不上吃午饭,在剪裁师傅赵亚兰大嫂手把手指导下,终于完成了这件上衣的剪裁工作。

那时,缝纫机属于国家计划内的紧俏商品,购买时需要有指标。供应产品只有陕西缝纫机厂生产的“标准牌”缝纫机一种。在人们眼里,谁家如果有一台缝纫机,就认为该家庭情况好,人有本事。我那时在安乐公社广播放大站工作,为了买到缝纫机,托关系、找熟人、提前报名申请指标。说来也巧,那年12月,上级业务部门为当地供销社分配了一批数量有限的计划内缝纫机销售指标,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指标,花了146元钱买回了盼望已久的“标准牌”缝纫机。

我用自行车把包装好的缝纫机带回家,妻子那高兴劲儿难以言表。快到农历年了,妻子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赶集购置年货,晚上用缝纫机为两个孩子缝制过年衣服。大年初一,当两个孩子穿上母亲亲手为他们用缝纫机缝制的衣裳时,激动地都跳了起来,那高兴劲儿别提了,全家人喜出望外,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

妻子是个热心人,乐于助人。自从家里有了缝纫机,经常人来人往,有的拿来一块布要她缝一件罩衣,有的衣裤磨破了要修补,凡来者要做的活她都接。那个时候生产队劳动抓得很紧,妻子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常常干到深更半夜,人家给她报酬却分文不要。

后来,缝纫机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缝纫机品种也不断增加,陕西缝纫机厂生产的“标准牌”缝纫机、上海缝纫机厂生产的“蜜蜂牌”缝纫机,还有“敦煌”“虎牌”等,没几年,缝纫机在人们家庭基本得到普及。到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制衣企业飞速发展,国营民用服装企业、集体缝纫厂应运而生,替代了缝纫个体户、缝纫组等小作坊经营方式,形成规模生产。制衣企业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缝纫机的更新换代,缝纫机在操作上实现了由手摇、脚踏到电动缝纫机的变化。如今还有了电脑控制的缝纫机,使缝衣速度更快。原来用脚踏缝纫机做一件羽绒棉衣需要五个多小时,现在用电脑控制的缝纫机做一件同样的羽绒服棉衣只需要半个小时。缝纫机功能也有很大改革,有了双针机、三针机,能缝制厚度很厚的棉衣、礼服等。

20世纪80年代初,妻儿农转非从乡下跟随我到县城住上单位家属楼,后又住上小区单元房,已搬了三次家,老家有很多东西都送给了侄子、亲戚,唯独只有这台缝纫机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搬到哪里,它到哪里。老伴儿经常对孩子们说:别看这块“铁疙瘩”,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里,它为咱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可不能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就丢了这看家的家当。

多少年来,老伴儿把养护缝纫机看成是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机子擦油,经常进行清理,细心保养。为了防止灰尘污染,她亲手为缝纫机缝制了一个布外套,并刺绣上了花,至今还使用着。机子时而出现一些故障,开始请人修理,很费事,后来,机子出些毛病,老伴儿干脆自己动手维修,对出现的问题手到病除,成了一名缝纫机维修的“全把式”。

新时代,新潮流。进入新千年以后,老式缝纫机基本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时下,在街上也偶尔发现有缝纫经营摊点,多在街道旁、小巷道、屋檐下营业,主要是修补、裁裤边等零活。缝纫机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工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我和老伴儿的记忆里,我家那台金黄色机板、棕色机体的“标准牌”缝纫机伴随了我们的大半生,尽管它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带给我们家的印迹挥之不去,永远闪亮。

新闻推荐

古城西安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城市形象,收效显著—— 爆款短视频何以带火一座城?

春满中国·醉西安“美好沣东”文化旅游摄影大赛暨“抖动沣东”抖音全民开幕,现场网红助阵。视觉中国西安永兴坊5元一碗的...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家那台缝纫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