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燕
华丽多姿,璀璨夺目,群情激昂……
城市之美丽、关城之巍峨、文化之魅力……
6月19日晚,嘉峪关,这座戈壁明珠小城,再次把世界的目光聚拢,为期一个月的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此拉开帷幕。
无疑,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这场年度盛会已经是甘肃会展业当仁不让的“模范生”。 从2011年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至今,从首次一个月内旅游收入前所未有地突破了60亿元大关,到第八届的力争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30亿元。
无疑,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已成为嘉峪关这座城市旅游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业已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相伴相息、融为一体。第二届、第五届、 第八届,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嘉峪关成功承办三届。
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也用真金白银证明:嘉峪关成功承办了三届旅游节的同时,不仅为其引来了发展新动力, 而且也提升了该市承办节会的能力水平 。
举办大型节会,嘉峪关以此为契机,努力跻身“峰会城市”之列,城市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培养专业化水平人才队伍,充分挖掘会展经济的潜力和空间,完善各种办节会展会条件。截至目前,已具备同期为约20000人规模大型展会提供高、中、低档次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的能力和实力。2017年,全市现有A级景区9家,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有15家星级饭店、213家社会宾馆;全市20家旅行社、73家星级农家乐、37家家庭旅馆。去年,共接待旅游人数857.1万人次。
“5年前来过嘉峪关旅行,但这次发现,城市愈发充满生机!”前来参加本届旅游节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萨德科夫的感触,简洁有力地概括出嘉峪关近年来巨大的发展变化。
展馆、交通、通讯等都可谓是衡量一个城市承办节会实力的重要因素。嘉峪关市有大剧院、城市博物馆、南湖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三禾奇石城等具备大面积展馆场所;南湖大厦、长城宾馆、国际宾馆等星级宾馆大多也具备办展能力。与此同时,嘉峪关市举办大型展会的交通、通讯等设施日臻完善,开通北京、南京、上海、重庆等11条航线,通航城市14个,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5万人次。依托“全光网城市”优势,推动“互联网+”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全市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主要游客活动场所实现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为下一步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上,通过资源共享、品牌共推、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积极为省内兄弟城市和国内知名城市搭建参与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副市长何正义说。 他说,纵观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发展历史,其国际化、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同时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节会,努力将其作为城市营销的载体和平台,推动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寻求会展品牌与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正是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市旅游局局长赵淑敏是嘉峪关举办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见证者。她参与了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一系列节庆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她认为,一个城市是否具备会展能力,关键在于一个城市的底蕴、实力和环境。增长的经济、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人居、优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这些都为嘉峪关市建设会展城市增色不少。同时,嘉峪关市通过这几年举办节会,也大幅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如果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让甘肃由“内陆”变成“前沿”,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一次次成功举办,让嘉峪关成为了甘肃开放前沿的领跑者……而发端于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诸多缘分刚刚开启。
新闻推荐
抢抓机遇 凝心聚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吴仰东塞力克张安疆杨小丽带领全市督查调研组在敦煌瓜州督查调研
本报讯(记者谢磊王丽君)7月9日,市委书记吴仰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塞力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安疆,市政协主席杨小丽带...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