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恩友)5月27日,新华社以《甘肃嘉峪关:戈壁钢城的绿色生活》为题报道了嘉峪关市的绿色生态。眼下,恰是钢城嘉峪关进入每年最美的生态季——走上嘉峪关街头,布谷鸟婉转鸣唱,燕子在细雨中低飞盘旋,珍珠般的槐花沿马路延伸,大街小巷处处绿色滴翠、花香四溢。这种现代而温馨的生态环境,使嘉峪关成为各种国际节会的平台,让在这里举办的节会更有故事、更有特色、更有梦想。
生态环境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牵系着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此,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一件民生福祉来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市党政军企连续20多年,在“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戈壁荒滩上改善生态环境,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半城草木半城湖”,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特别是近年来累计投入7亿元建成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和110多处公共绿地、20多个人工湖,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8.3%和39.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9平方米。嘉峪关人像“塞罕坝人”那样,用绿色接力,把这座长城与丝绸古道交汇的历史文化高地,打造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近20个国家级城市名片,为河西走廊筑就了西边第一道绿色屏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和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更成为各种节会赛事的“有形翅膀”。这些年,嘉峪关连续举办了许多高水平、高规格、国际化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节会赛事,仅2017年就举办了较有影响的节庆、文体活动50余项。今年6至9月份,嘉峪关将紧密契合“一带一路”倡议,以大手笔举办包括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暨国际旅行商大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嘉峪关)国际房车博览会、第二届丝路美食嘉年华暨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第七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等跨境、跨界、跨文化的大型国际节会,亚、非、欧、美政要、国际组织和国内知名人士纷至沓来,真正发挥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沿线各国民心相通和智慧、友谊、文旅、经贸相得益彰的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效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如今,嘉峪关的生态处处体现出一种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的美。嘉峪关丝路(长城)研究院副院长俞春荣说:“春夏季节,到嘉峪关旅游的人,他们奔长城关隘而来,奔丝绸古道而来,奔方特欢乐世界而来,但首先都被这座戈壁城市诗意栖居的绿色生态所震撼。”
新闻推荐
□金耀东这是5月25日,一大早打开微信,朋友圈的几则微信让我无语凝噎:金吉泰先生于24日下午6时去世!近几年,年逾八十的他不断接...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