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灼(成都)
昌炯,是吾兄作画的落款,全名范昌炯,四川日报原美术组组长、主任编辑、“画圃”主编、省美协理事,国画家,近年因病住院多次,最终治疗无效,不幸于2018年1月9日离世,享年86岁。
惊悉噩耗,顿觉心哽气紧、悲苍难言,食不甘味、夜难入眠。急欲为文痛送其远行,无奈不敢回思。近3个月了,其音容笑貌、举止言行,仍不时萦怀,历历在目。
炯兄1951年进重庆西南工人日报,后至四川日报。40余年间,总是勤恳、执着于本职工作,插图、题花、美术字标题等,皆一一承担,质量甚佳,获得业内外普遍赞赏,被有的同事称为“全面”。
犹记得,有好几年兼搞组版工作,一直上夜班,每晚皆于入睡正酣时由闹钟唤醒起床,从住处于夜深人静中,穿街走巷去报社,次日上午八九点钟才回家。阴阳颠倒,我却从未听到他说过什么怨言。
他于少年时就喜爱美术。读忠县(今属重庆市)精忠中学,受学于县里著名画家梁寿疆,课内外皆勤苦练笔,尤其是山水花鸟画。17岁(1948年)参加四川省第六届学生美展并获奖。由此致力于学而不懈,工作后,坚持业余创作;退休后,更是挥毫不辍。
工夫不负勤奋人,几十年中,成绩斐然。1989年,四川美协专为之于省展览馆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马识途,著名画家岑学恭等,到场祝贺。1991年,应邀在自贡画院办画展,影响颇大。有近400件作品被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刊用、评介,并获得多种奖励。
他还荣获“98中原百杰画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第十届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等称号;被聘为中原书画院顾问、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师,数十家书画协会、画院分别聘为名誉主席、荣誉院长、一级画师等。
种种成绩和荣誉之获得,源于他对艺术创作的笃定恒心、勤劳刻苦。退休后,奔走于敦煌、青海湖、西双版纳、泸沽湖、虎跳峡、石林、北海、黄山,以及川渝大地的三峡、石宝寨、黄龙、九寨沟、峨眉山、大佛寺、四姑娘山、二郎山、上里古镇、竹海等地,获取大量精美素材。
到我所在的校园,亦总是去摄取景点,并创作若干幅彩画。至晚年的作品,视觉新、构图奇、气势足、诗情浓,有的运笔如驰,似山瀑倾斜,尤显创新效果。这在其《山水画》《画集》等册子中,足可悟到。
作为其弟,我对他还怀以特别爱戴、感恩之情。1949年后的两年,山村教育待兴,附近无正规小学,我只有入私塾,且不久即辍学。然而,求学之心急迫,常翻读兄长们用过的中小学课本。
他为帮助我的学习,特地自重庆按月寄回刊物《学文化》和《中国青年报》,我从中不仅了解到时事、政治、社会信息,而且有助于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等知识的获得。
后来,在村里伙伴们的鼓励和父母支持下,我于1952年报考精忠中学,即炯兄母校。未上高小的我,竟考取了第一名。读高二时,学习任务重,并当学生会主席,工作多,加之营养缺乏,突发严重的黄疸型肝炎,住县医院一个多月,收效甚微。任教于县师范的哥与他联系,决定转至重庆治疗。
抵渝当晚,他赶到旅馆看我,次日晨带往第二中医医院。住院期间,他和嫂嫂劳心破费,恩情至今难忘。我从山村走向学校、城市,能有坚持学习、自强进取的体魄,确与他的关心、帮助分不开。
印象中,炯兄的身体一直不差,年轻时喜打篮球、跳舞,至中老年,也无“三高”,生活不乏乐观;对创作的成果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亦自感满意。直至年逾八旬后的几年,身心有所不适,才渐次减少下来。
时值春阳送暖、百花争艳,他若健在,定又会外出摄取大好创作素材的。写就此文时,不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路漫漫其修远兮,愿炯兄远行走好。
新闻推荐
协同发展 互补共赢 庆阳旅游产品暨西安—庆阳—敦煌航线推介会在敦煌举行
本报讯(记者王丽君见习记者梁冰洁)3月29日,庆阳旅游产品暨西安—庆阳—敦煌航线推介会在敦煌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梁朝阳,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巡视员张华,庆阳市领导朱涛、黄正军,酒泉市委...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