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敏与梅葆玖先生和陆淑绮合影马少敏为民大音乐学院研究生讲解戏曲知识京剧《穆桂英挂帅》
马少敏
回族,1968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科教文卫委员会戏剧专门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主工青衣花衫,宗梅派,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曾主演过京剧《四郎探母》、《天女散花》等,昆曲《刺虎》、《游园》,新编历史京剧《野天鹅》、《丝路花雨》等以及现代京剧《草原曼巴》、《温世仁》。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丝路花雨》开创了京剧艺术与敦煌舞蹈艺术有机融合的先河。该剧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京剧节“一等奖”、“红梅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此外,主演的京剧《野天鹅》曾赴多国演出,荣获委内瑞拉“东方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纪念奖”、厄瓜多尔“苏克雷国家大剧院2011国际大奖”。
“国粹艺术、薪火相传。”这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送给西北弟子马少敏的话,而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马少敏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讲台上,都在不竭余力地进行着京剧艺术的传承。
马少敏对于艺术的喜爱源于父亲,她父亲在原兰州东风剧院上班,经常带她去看戏、看演出,渐渐的她就喜欢上了唱啊、跳啊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对艺术的喜爱,1979年甘肃省艺术学校招生,10岁的马少敏就考入了京剧班,这也让她与京剧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少敏告诉记者:“在省艺校学习了6年,一开始是不分行当的,基本功都要练,那时练功真是非常苦。后来老师根据我的身体条件和嗓音让我专门学习青衣、花衫,最后几年也学习演唱了几出传统京剧折子戏。毕业后不久我又回到省艺校,而且跟着学校从北京请来的王小蓉老师学梅派剧目《天女散花》。我在省艺校一学就是8年,之后进入省京剧团,真正开始了我的专业之路。记得那时作为年轻演员,经常跟着老演员到处演出,主要是跑龙套,后来在老演员的带领下演了一些自己在学校学过的戏。当时为了锻炼自己,我们还经常在京剧茶社里演出,票友们也很鼓励和支持我们,在那里不可能老是唱一出戏,总要尝试不同的剧目,也正是在那时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1998年在单位的支持下,我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继续学习。”
马少敏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其实从采访的一开始,她就在感谢曾教过她的省艺校的老师,而在说到她去北京学习时,她说得最多的依然是对老师和朋友们的感谢。现任北京京剧院副书记的王桂生是对她帮助最大的一位朋友,在生活、学习中给予了她非常多的帮助,为她介绍了很多名师。此外,苏盛琴、陆淑绮、陈永玲、于玉衡、姜凤山、沈世华、陈宝贤、陈琪、杨春霞、李维康等等,都是她百般感谢且赞不绝口的老师,这里面有她的专业老师,还有一些是其他戏曲专业的老师,更有一些是课外老师。在马少敏的记忆中,这些老师无一不是对她倾心相授,上课时如何细心教导,课余如何单独相授,有时甚至会让马少敏到家中专门辅导。谈话间老师教导她、帮助她的一幕一幕似乎都回到了她的眼前。马少敏告诉记者,这些老师不仅教会了她很多知识,开阔了她的眼界,更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在谈到众多老师为何会对她如此青睐时,马少敏自谦地说:“我性子慢,除了肯努力学习似乎别无长处。”但一个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刻苦的付出、没有对艺术的悟性,又怎么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呢。在北京学习的两年,是马少敏艺术提升最大的两年,她不仅学习了剧目《凤还巢》、《坐宫》、《宇宙锋》、《捧印》、《廉锦枫》、《贵妃醉酒》等,还学习了昆曲剧目《刺虎》、《游园》。最重要的是,她结识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她常说:“中国戏曲学院是我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
回到兰州后,马少敏的汇报演出让省京剧团领导及同仁们看到了她巨大的进步,而此时的她也开始了自己的“寻梅”之路。“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每一位戏剧工作者的梦想,马少敏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而且在寻梦的道路上,马少敏最深的感受是:“京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是其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京剧更是一项需要相互配合的艺术,不是依靠一个人能搞好的,必须要一个团队的整体努力与付出才能收获成功。”
在马少敏的“寻梅”路上,她要感谢的人更多,省京剧团上到领导下到所有同仁,无一不是她感谢的对象,而让她心中最难忘记的则是陆淑绮“陆妈妈”。马少敏告诉记者:“陆淑绮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我,不仅帮我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还帮我获得‘梅花奖\’。”2006年陆淑绮为马少敏策划推出了专场演出,这场演出可谓内容丰富,有文戏、有刀马旦戏,有传统剧目,有新编剧目,总之就是让马少敏尝试了众多以前她很少接触的角色,这极大地拓宽了她的戏路,提升了她的艺术造诣,这场演出对于马少敏排创新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少敏在学习《天女散花》时曾在梅兰芳的著作中看过这样一句话“敦煌是戏曲界的财富。”而这座艺术宝库就近在咫尺,为什么不能排演一出展现甘肃地方文化的剧目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省京剧团的领导展开了研讨,而已经成为甘肃艺术品牌的舞剧《丝路花雨》则进入了他们的眼中。马少敏告诉记者:“京剧《丝路花雨》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著名作曲家朱绍玉先生根据我的特长,作曲时在戏中加入昆曲、京剧以及花儿的唱法。说实话排演京剧《丝路花雨》对于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舞剧已经成为品牌,如果排演不好,那真是要丢人了。”为此,在该剧策划时期,马少敏就已经开始到高校学习敦煌舞,拍戏前还到敦煌去体验生活。而敦煌艺术剧团的几位“英娘”也给了马少敏很多帮助。总之,这部戏是在方方面面的帮助下完成的,而马少敏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梅花”梦。马少敏说:“这出戏的成功,是与几位导演的启发、老师们的帮助,还有搭档杜喆和姜肃泉老师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此外,这部戏得到了梅葆玖的称赞并因此收她为徒。当然,这部戏让马少敏收获最大的是对京剧艺术的感悟更深了,以前是老师怎么教她就怎么演,并不能深刻体会它的用意,这部戏后她对戏剧的理解有了极大的提升,现在也在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
2013年马少敏自甘肃省京剧团调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任音乐戏剧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音乐戏剧教学研究及京剧艺术传承工作。对于马少敏的工作调动,老师梅葆玖并没有反对,还曾对她说:“你在舞台上是传承京剧艺术,在学校教书也是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艺术。”为了弘扬京剧艺术,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马少敏和姜肃泉老师为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开设了《京剧艺术欣赏》、《京剧艺术体验》、《剧目与作品排练》、《舞台表演基础》、《戏曲经典模唱》等课程,为舞蹈学院的学生教授《戏曲水袖技法》、《戏曲身韵》等课程,并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京剧艺术系列讲座》。马少敏告诉记者:“离开舞台,站上讲台,我为的就是要将京剧传承下去,京剧在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剧场去欣赏京剧,那我的努力有了收获。”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孔德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寓言集《大款回家》入选《陇原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丛书,丛书精选了作者金雷泉近三十年创作的286篇寓言。《陇原当代文学典藏...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