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从古丝绸之路走来的“华漂”艺人

来源:皖江晚报 2017-12-19 10:07   https://www.yybnet.net/

敦煌莫高窟艺人杂技表演壁画。

山东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彩绘“百戏俑”。

西藏桑鸢寺大回廊唐代《剑上舞》杂技壁画。

明王圻《三才图会》的﹃走索图﹄,一女艺人手拿平衡竿正在表演。此系西域传统杂技表演,称为﹃达瓦孜﹄。

山东嘉祥出土的“吐火”画像石(摹绘)

2018年狗年“春晚”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作为“春晚”不可或缺的一个类型,杂技、魔术一直是每年的保留节目。类似现代“春晚”这种杂技、魔术、小品、歌舞等不同艺术同台表演,汉朝时称“百戏”,也称“角觝戏”,其中的杂技、魔术更被古人誉为“奇伟之戏”。殊不知,这些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都是因为古丝绸之路的开辟,由“华漂”艺人传入的……

丝绸之路开通后“华漂”艺人纷纷来华

《汉书》:大宛诸国“以大鸟卵及犁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

丝绸之路未开通以前,中国本土综艺主要有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飞来飞去器”、起源于黄帝时代的“角觝”、尧时代的“击壤”、舜时代的“执干戚舞”,基本上是舞刀弄棍、投壶弄丸、举石扛鼎、爬杆耍猴一类。尽管早在先秦时,已有西域艺人来到中原,《列子·周穆王》记载:“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周穆王是有记载的最早“走西域”的中国君王,比西汉张骞凿空西域要早一千多年,可以说是古丝绸之路的奠基人之一,“西极之国有化人来”中所说的“化人”,就是来自西域(或西方)的魔术师,汉朝时称之为“幻人”,是最早的“华漂”艺人,当时的“西极之国”艺人已能表演逃遁、搬运、悬浮、变形等在现代看来也颇有难度的大型节目。

但“华漂”艺人成批来华则是在汉武帝时,唐杜佑《通典·边防九》“大秦”条记载:“前汉武帝时,遣使至安息,安息献犁靬幻人二,皆蹙眉峭鼻,乱发拳鬓,长四尺五寸。”安息国即波斯(今伊朗一带),安息能够给西汉朝廷献来两位表演杂技魔术的“幻人”,前提就是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对这一点,《汉书·张骞传》记载得很清楚:“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悦)。”《史记》上也有类似记载,这个记载也是《通典》说法的原始出处。

汉武帝时是中国艺术史上外国艺人“华漂”第一波,之后不断有外来艺人到中原发展。据《汉书·成帝纪》:“冬,(成帝)行幸长杨宫,从(纵)胡客大校猎。”“大校猎”就是类似于人兽大战一类的表演。《后汉书·哀牢传》也记载:“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掸国在今中国南方邻国缅甸北部,该国经西南丝绸之路派来的艺人也不是本国人,而是大秦国艺人。

“华漂”艺人的精湛表演令古人大开眼界

《后汉书》:“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华漂”艺人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中国本土综艺节目形态,更大大增强了“百戏”的娱乐性,成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这些外来艺人都有哪些本事?唐颜师古曾就《汉书》中的眩人作注称:“眩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本从西域来。”

另据《后汉书·哀牢传》,掸国献给中原王朝的幻人也都身怀绝技:“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十)”。这些艺人表演的“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支解”、“易牛马头”等一大批精彩节目,让汉安帝和群臣都看呆了,《后汉书·陈禅传》记载的原话是:“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

在嘴中一进一出的“吞刀”与“吐火”最为惊险。吞刀是“进”,把锋利的刀子吞下肚子,内脏、咽喉无损;吐火则是“出”,不停地从嘴里喷出烟雾或火焰来。在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块汉墓石刻上,就再现了当年这些高鼻目、头戴尖帽的外来艺人“吐火”表演的场景。

而“殖瓜”与“种树”则是一直流传至今仍在表演的优秀戏法节目。如殖瓜(种瓜),表演者先是请观众当场看着埋种子,亲眼看到绿芽冒出地面。表演时,演员故弄玄虚,用棍指着说“快长快长”,随即便能长出长长的瓜秧来。下一步要“结瓜”时,演员往往要请观众“愦把”(打赏)。

自汉朝以后,外来艺人送来的新奇表演节目一直未断。据《魏书·西域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悦般国,“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或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拓跋焘觉得不可思议,怀疑作假,找来死刑犯测试,竟然是真的。

到隋唐时,由于佛教大兴,又传来不少具有宗教色彩的表演。据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所撰的《法苑珠林》,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西国有五婆罗门,来到京师,善能音乐、祝术、杂戏,截舌、抽肠、走绳、续断。”这里的“截舌”、“抽肠”属于祝术,即魔术;“走绳”、“续断”则是杂戏,即杂技。由于这些印度艺人表演的酷刑类节目过于血腥,唐高宗李治“恶其惊俗”。《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李治下令边关不给这些艺人发“签证”,“敕西域关令不令入中国。”

“百戏”吸收外来艺术元素

《东京梦华录》:“忽作一声如霹雳”“口吐狼牙烟火”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魔术节目完全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发展起来,这一说法过于武断,因为早在周穆王时代“西极之国”就有“化人”来。而且,中国已有本土“跳丸弄剑”一类杂技和“装神弄鬼”的魔术(招魂术)。至于“点石成金”、“仙人栽豆”一类的魔术,更是中国道家的拿手好戏,不过称作“方术”。但外来艺人的到来,提高了中国本土综艺的表演水平和节目质量,“百戏”更好看,这点毋庸置疑。如大秦艺人最擅长表演的节目“吐火”,在被中国艺人掌握后很快成为自己的绝活,变化出很多形式。如“吃纸吐火”,这是基于造纸术发明、有了纸后开发出来的新魔术;再如“口吐狼烟”,也是中国古代艺人玩出的新花样。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就提到这种创新表演:“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

“吐火”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因为这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掌握了硫黄、硝等矿物的特性和化学反应原理:将纸里包上硫黄,再加硝少许,将纸吃进嘴后,只要用火一点,就能喷出火焰来,出现“吃纸吐火”的现象。

“吞刀”也被创新出了“吞剑”表演,短刀改成长剑,表演更具刺激性。其实,这些刀剑都是可伸缩的特制道具,而非真的刀剑。“吞剑”在与中国剑仙侠客故事结合后,又创作出了“剑丹豆环”等有趣的节目。

在吸引了外来艺术和表演技巧后,中国古代艺人很快创造出根植于中华本土文化的综艺节目,并传播和影响到其他国家,如日本人所称的“唐术”就是唐朝艺人创造出来后传入日本的杂技、魔术类节目。日本的《信西古乐图》一书里记录了30多种“唐术”,如“饮刀子舞”,是“吞刀”的发展;“吐火舞”则是“吐火”的再开发。

唐代蒋防《幻戏志》一书中记载了不少唐朝时盛行的魔术,其中不少是在引进基础上创新的。如西汉时大秦艺人擅长的“殖瓜”,已被中国艺人把表演放到了酒桌上:“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

唐宋以后,通过古丝绸之路又引进了很多新节目,如“胡旋”、“踏球”等。白居易《胡旋舞》一诗写的就是西域女杂技艺人的表演:“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一直到明清时,中国舞台上都有外来艺人的身影或外来节目演出。明王圻《三才图会》称:“百戏起于秦汉,有弄瓯、吞剑、走火、缘竿、秋千等类,不可枚举。今宫中之戏亦如之,大率其术皆西域来耳。”值得注意的是,在唐宋以后,这些外来表演和植入外来艺术元素的节目也走入了民间,涌现出了大批民间“杂耍”艺人,民众俗称为“耍把戏”,影响至今。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奏出河州最美旋律 临夏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邹海林今年以来,临夏州以承办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为契机,深化景区改革,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拓展客源市场,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开放水平,完善旅游功能,塑造“花儿”临夏旅游新形象...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古丝绸之路走来的“华漂”艺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