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甘肃省数万枚简牍有了新“归宿”

来源:兰州日报 2017-11-30 09:06   https://www.yybnet.net/

阳朔二年传车亶轝簿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册甘肃省简牍博物馆规划概念图天水放马滩纸地图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册

近日,记者从甘肃简牍博物馆获悉,新建的总面积37989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即将落地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预期将在2020年建成开放。这无疑对于简牍的专业研究以及简牍对大众的普及起到积极作用。四川省简牍研究专家何双全对记者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呼吁成立专门的简牍博物馆,新馆的建成将实现这一梦想。它将作为全省唯一的简牍专业博物馆为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场所,为民众了解简牍打开了一扇窗。”

众所周知,甘肃是简牍大省,据统计,20世纪初以来,在四川省发现的汉简有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等,其中20世纪90年代在悬泉遗址一次性就出土了2.3万多枚竹简,曾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发现和出土的历代简牍有6万多枚,这些简牍中仅汉简就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2%以上。

简牍价值可媲美敦煌遗书

甘肃简牍自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第一批出土资料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除1949年以前出土的3000多枚敦煌汉简收藏于大英图书馆、1930年出土的10000多枚居延汉简收藏在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外,1949年以后甘肃出土的简牍,包括与简牍同时出土的相关文物5000余件,绝大部分都收藏在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品数量达50000余件。其内容包含了秦代、汉代和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医学等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史料弥补和纠正了古代历史文献的缺陷和谬误,是补充和研究秦、汉、魏晋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术价值和独特性的影响可与敦煌遗书相比肩,成为上世纪初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四大发现之一。

就学术价值而言,四川省简牍以其内容涉及学科门类多且保存的历史资料丰富而备受学术界关注。现保存有武威《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尊老法律)460多枚,居延新简(甲渠候官)8400多枚,肩水金关汉简12000余枚,敦煌马圈湾汉简1200多枚,甘谷汉简20多枚,天水放马滩秦简460多枚,悬泉汉简23000多枚,水泉子汉简600多枚,黄家湾晋简30多枚。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吐蕃文、西夏文木牍。甘肃汉简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发现较早,研究历史长,是研究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中外关系等重要史料。甘肃简牍以出土时间国内最早、国内外关注度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研究历史最长、研究成果最多等特点,成为四川省最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珍品众多

四川省的简牍不仅数量多,也有很多珍品和精品,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简牍主要包括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永昌水泉子汉简和临泽黄家湾晋简以及相关文物等,它们都极具特色和代表性。

天水放马滩秦简是战国晚期秦国竹简,于1986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天水市北道区(今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发掘出土,共461枚简,内容有甲乙两种《日书》和《墓主记》。其中以《日书》为主,是继湖北云梦秦简《日书》发现后的有关《日书》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民俗以及农业、人口、人民生活的原始资料。《墓主记》数量虽少,但对研究秦国官制、行政建制以及邽县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价值。除了出土秦简外,一号墓还出土了木板地图四块,是我国和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地图。这几幅地图上不仅有山川、河流、城邑,还特别注有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与现今距离大都相符,可见是当时准确的实测图。放马滩五号墓中出土了纸地图一幅。纸薄而软,出土后仅存不规则碎片,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红线条描绘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是目前已知最早画在纸上的地图,也为西汉就有纸的说法提供了可靠物证。

居延新简指1972年到1974年间,由甘肃省文物部门主持发掘的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四隧及肩水金关等三处遗址所出简牍,共计19000余枚。居延新简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记述了居延地区屯戍活动的兴衰,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科技、民族等领域,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其中的文书格式、形制、收发程序对研究古代的文书档案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居延新简最主要的特点的是出土了大量的简册,能编连成册的达上百余册,都是当时的实用档案文献。如《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册》是一份由三十六枚木简组成的民事诉讼案件。《建武八年三月以令祠社稷》册,由九枚简编联而成,叙述官府发布文告确定祠社稷日期及要求。《塞上烽火品约》由十六枚简组成,是东汉初年施行于居延都尉府所属的甲渠塞、殄北塞、卅井塞遇到匈奴来犯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不同的警报信号的规定。《相利善剑册》由六枚简组成,介绍善剑与恶剑的特征及辨别方法。《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俸例》由十枚简组成,是建武三年领河西五郡大将军张掖属国都尉窦融下达供给居延都尉下属各级官吏俸禄的规定等。

敦煌马圈湾汉简于1979年出土于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敦煌县文化馆共同发掘,共1217枚简。内容涉及新莽时期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玉门关的位置,玉门都尉下辖大煎都候官和玉门候官各自的管辖范围、驻军情况、防守设施、要塞分布、功能作用,以及敦煌汉塞西端至楼兰之交通状况等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还有边塞戍卒生活记录,字书、古籍、九九表、历书、医方,以及各种簿记类文书等大量档案文献,集中反映了西汉后期到新莽时期前后近一百年间西北边塞的历史样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悬泉汉简是1990至1992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所获,共出土两汉简牍35000余枚,其中有字简23000余枚。按内容可分为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爰书、簿籍、符传、历谱、术数、医方及一些古籍残篇,对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交通、邮驿、民族、文化、习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悬泉汉简中反映的书法艺术、文书格式以及服饰、饮食、兵器、车具、马匹等方面的材料,也极大地丰富了有关问题的取材范围,是这批简文的重要内容。简上最早纪年是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最晚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主要反映这218年及其前后的有关史实。整体内容以中亚西域、邮驿交通、民族关系、丝绸之路、河西地区的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为其特色。悬泉汉简也包含了大量册书,如《阳朔二年传车亶轝簿》,由十枚简组成,主要记载了悬泉置传车和亶轝的完好敝损情况。该册书在形制上较为完整,不仅为研究悬泉置的车辆种类和配备情况提供了原始记录,还为研究册书形制和书体变迁提供了实物数据。《神爵二年悬泉厩佐迎送日逐王廪食册》由两枚木简组成,记录了悬泉厩佐送迎日逐王路过广至时提供膳食的记录,是研究中原与西域关系和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重要物证。《建昭二年敦煌太守调史监置书》由六枚简组成,为敦煌太守发给效谷县,效谷县再发给悬泉置的一份人事任命檔案。该文书的发现,对研究悬泉置、遮要置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等有重要价值。

除了以上有代表性的简牍外,还有永昌水泉子汉简、临泽黄家湾晋简等。这些简牍或反映了当时的地理地貌、风俗、政治制度、法律条例、市井百态,可以说是古人生活状态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丰富的简牍资源公众无法看到

虽然四川省有丰富的简牍资源,然而简牍的保存、研究以及公共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真正了解甚至见过简牍的公众也是寥寥无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省博物馆就成立的汉简整研室,一直到1986年划归省文物考古所汉简研究室,作为省考古研究所的内设机构,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2005年以后,甘肃简牍保护整理和研究利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机构、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甘肃简牍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2012年12月12日,甘肃简牍博物馆成立,主要职责是对四川省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但是藏品只供研究,并没有条件对外展出。所以对于大部分甘肃人来说,简牍只是“听说”过,但是并没有真正“见到”过。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四川省出土的数万枚简牍长期存放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库房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甘肃简牍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在甘肃省文物局和简牍博物馆的积极努力下,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此次即将新建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将整合资源和人才优势,全面承担起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职能。

新馆让珍贵的简牍有了“归宿”

即将进行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展览大楼的建设项目,为了全面展示甘肃简牍考古成果及开展保护研究工作,根据博物馆的功能,建设规划分为主题展馆区、文物库房区、文物保护修复区、文物研究区、公众教育区、公共活动区、外部绿化区和停车场等等。5万多枚历代简牍的命运将有新的归宿。

新馆的展览馆设计规划,总面积将近1万平米,根据不同内容划分区域,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甘肃出土简牍展,包括甘肃出土的历代简牍,简牍出土和发掘史、与简牍相关的人和事、简牍中的故事、简牍流散海外史以及古往今来各类简牍的制作、加工、使用、流传的过程以及实际制作演示;二是讲述丝绸之路和秦汉魏晋对河西、西北的开发史的相关展览。以有关文物为主,展示月氏、乌孙、匈奴、羌人对河西的开发和汉王朝对西北的经营,包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对丝绸之路东段交通的贡献以及政治军事设施;还有文字源流和书法艺术展览。主要以简牍文字为主,兼及文字的起源、甲骨、金文、小篆以及汉魏文字的变迁,以及书法字体的流变,为社会大众展示出一个古今文字变迁的轮廓和历代书法字体发展的脉胳;最后为临时展览。主要是名人字画、专题展览、对外交流展以及一些临时性的展览任务。除了这些之外,馆内还将设置数字影视厅和观众互动厅,利用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甘肃出土简牍概况,吸引观众参与其中,并设有公众交流教育功能的汉简书法交流室、书法授课室等等。

何双全说:“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成立,是四川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项目,充分体现出了省政府对甘肃简牍事业关心重视。甘肃是历史文化大省,也是旅游大省。兰州市作为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名城,悠久的古代历史吸引着大批国际国内的学者和观众。新建成后的简牍博物馆将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学者和观众,为甘肃省、兰州市增光添彩,成为兰州市民又一处学习历史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游览胜地。”□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图片由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提供

新闻推荐

古老的佛教文化悠久的石窟鼻祖

本报记者孙煜东北凉立国后,佛教在武威大兴。沮渠蒙逊在天梯山大造洞窟佛像,弘扬佛教,由此开始中原佛教也逐步走向盛兴。天梯山石窟位于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的天梯山上,这里群山环抱,山路崎岖,登临艰难,犹...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甘肃省数万枚简牍有了新“归宿”)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