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闻 玉门新闻 敦煌新闻 瓜州新闻 金塔新闻 肃北新闻 阿克塞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酒泉市 > 敦煌新闻 > 正文

《国宝星散复寻踪》披露清宫散佚文物调查一散再散的国宝归来难

来源:济南时报 2017-11-26 15:51   https://www.yybnet.net/

圆明园海晏堂御制马首铜像清乾隆“太上皇帝”白玉圆玺

□本报记者 江丹

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曾经感叹:“前清内府,昔日所藏缛矣。一散于庚申,再散于庚子,永沦异域,至可唏也。”清代宫廷收藏蔚为大观,为历代皇家收藏之最,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那些珍贵文物却一再遭到列强的抢掠和国人自己的盗运,相当一部分流落海外,难以回归。近日,对清宫散佚文物有着详实调查研究的《国宝星散复寻踪》出版上架,披露那些珍贵文物鲜为人知的命运和踪迹。

抢掠圆明园

据《国宝星散复寻踪》,中国历代帝王和皇室均有“雅好博古”的传统,夏商时代的宗庙不仅是祭祀的地方,也是收藏的集所,周代的玉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司宝库等都是专门的文物收藏机构,到了清代,由于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对收藏的酷爱,加之国力强盛,清皇室收藏达到历代皇家收藏之最。

清皇室所收藏的这些文物,或来自于对前朝收藏精华的继承,或来自于民间、他国的进呈,或者由能工巧匠造做,其中仅景德镇御窑厂每年秋冬两季就向皇宫上交瓷器共600桶,包括盘、碗、碟等圆形瓷器17000件左右,瓶、坛、尊等雕琢瓷器2000余件。另外,清皇室的文物中还有一部分抄没自罪臣之家,比如嘉庆年间,查抄贪官和珅家产,其中所藏金银、玉石、古玩等物就约价值万万余两之多,包括汉铜鼎1座、古铜鼎13座、珊瑚树8株、珍珠手串236串、金碗碟共4288件等。

如此浩繁的珍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如流沙般散失。1860年,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侵入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重要的藏品所在地。根据《国宝星散复寻踪》的介绍,清宫收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图书字画、鼎彝礼器、文书档案等都保存于此,《石渠宝笈》著录的历代书画作品中的200余幅就收藏于圆明园。

据史料,在圆明园,英法双方成立了由各一名上校军官为首的战利品委员会,负责挑选出最珍贵的物品献给各自的君王,其余则自行瓜分。当时法军司令孟托邦专门致函法国外务大臣,先拿那些在艺术和考古上最有价值的物品,将那些在法国极为罕见的物品呈献给君王,收藏于法国博物馆。一名叫阿尔芒·吕西安的法国士兵在给他父亲的信中提到了这次文物抢掠的“战果”:“300多辆车装的全是战利品,所有的士兵除了规定的背包,还都背有沉重的包袱。”内务府大臣明善奉咸丰之命前往圆明园,察访被抢掠的情况,发现除了多处殿宇被毁,一些庙宇、亭座、宫门、值房中的陈设、铺垫、几、案、椅、床等,还有器皿库内的什物等均被抢掠。

那些被抢掠的珍贵文物,很多被就地售卖。英国皇家炮兵队长亨利·诺雷斯在其《1860年对华战争事件》中回忆,一个黄色的中国式小茶杯卖到22镑,而他仅仅花50镑就买到了一个镶着红宝石的碧玉项圈,奖品委员会还慷慨地送他了一个美丽的金瓶,“清帝用来将玫瑰香水倾注到他那柔荑般的手上的”。劫盗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城里进行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抢掠。他们刚进入北京,就恨不得立即“闯入宫门,任意取携”,各国军队甚至为了谁能进攻皇宫而发生冲突,最后约定,各国军官可以在俄国军官的陪同下参观皇宫。所谓“参观”,实际上就是联军中默许的偷盗。英国人普特南·威尔在其《庚子使馆被围记》中写道:“他们一路走一路拿,一边说笑一边偷盗,在谈笑之间,将一颗又一颗硕大的珍珠、项链、珊瑚、碧玺、如意据为己有。”据《国宝星散复寻踪》,在这场“参观”中,一些随行人员顶着酷热的天气穿着大衣和斗篷,顺手牵羊,将大大小小的珍宝藏于其中,两位将军则将慈禧太后住室的一个玻璃柜洗劫一空,内有数十件用黄金和宝石制成的小巧艺术品。

紫禁城里的珍宝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参观”中不知所踪。几个月后,民间收藏家狄葆贤来到紫禁城,发现宫内已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无遗”。这场浩劫之后,北京自元明以来的文物积蓄,无论是典章文物还是国宝奇珍,皆“扫地遂尽”。几乎没有人能为这场损失定一个准确的数字,包括当时的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

一散再散,就连国人也打起了这些文物的主意。溥仪退位之后,皇宫内的文物珍宝仍然归皇室和内务府所有,但是“这些财宝每一分钟都在被赠送、出售或典押,甚至被偷窃”。溥仪的师傅们则常常以“借”和求赏赐的名义将宫内的文物据为己有。溥仪曾回忆,他一度认为师傅们书生气太多,尤其是陈宝琛的书生气多得使他不耐烦,但是师傅们的许多举动却不像是书生所为。

“书生们往往不懂商贾之利,但是师傅们却不然。他们都很懂行,而且也很会沽名钓誉。”溥仪回忆,那时候他不懂字画的好坏,要赏赐什么的时候,品目都是师傅们自己提出来的,比如陈宝琛就要求赏赐了一卷“王时敏青岚暖翠阁手卷”。

其实,溥仪自己也常常借赏赐之名将文物盗运出宫。《国宝星散复寻踪》里介绍,溥仪以“赏赐”溥杰之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伴其读书之机,将珍贵的宋、元版善本书偷运出宫,因为善本书与溥杰兄弟随身携带的课本大小相似,所以偷盗活动几乎没有引起注意,后来盗运的规模越来越大,盗运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在1922年7月到12月期间,溥仪共盗出历代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还有更多的隋、唐、宋、元珍品被盗出而没有被收入。

艰难回归路

在清朝末年被抢掠或偷盗的文物相当一部分流落海外。据介绍,有13000片甲骨在日本,约14000件敦煌文书在英国,3000种古籍和4000种地方志在美国,800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书在俄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青铜器、造像、书画、瓷器等文物散佚各国。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收藏有中国文物163万件,私人收藏则有数百万件。正如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所感叹的那样:“前清内府,昔日所藏缛矣。一散于庚申,再散于庚子,永沦异域,至可唏也。”

让这些散落在异国他乡的珍贵文物重回祖国怀抱,是国人长久以来的期盼,但追索流失文物之路并不顺利,存在很多障碍。“由于文物占有国多为发达国家,他们不承认目前对他国文物的占有为非法,辩称文物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文物的收藏不应有国界之限,同时还声称他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先进,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如果把文物归还给原有国,由于落后的技术和管理,将使文物遭受进一步的损坏。”《国宝星散复寻踪》里写道。

据介绍,由于文物流失的形式复杂,搜集证据难度大,国际公约存在局限等因素,部分早年流失海外的文物客观上已经很难在外交和法律的帮助下回归祖国,往往只能高价购回。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铜像中的猴首、牛首和虎首便是通过这种途径回归的。2004年,它们现身香港拍卖场,由于公开以圆明园流失文物作为宣传噱头,激起内地和香港民众抗议,但未能阻止拍卖进行,保利集团临时决定斥资参与竞拍,最终将它们收入旗下保利博物馆。三年后,澳门何鸿燊购得圆明园猪首,将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实际上,购回不能也不应成为非法流失文物回归的常规主渠道,高价回购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古董文物的价格越推越高,进一步刺激利欲熏心者的不法活动。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鼠首、兔首则是法国皮诺家族以捐赠形式返还的。据介绍,2009年,鼠首、兔首在法国巴黎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反对拍卖,并对拍卖文物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采取入境业务制裁措施。2013年,佳士得拍卖行的最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鼠首、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

相较于清宫散佚文物的庞大数量,这些回归祖国的珍物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散佚文物,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新闻推荐

丝路医药:东西方双向流传的吸毒石,僧伽大师的医术与灵异

两千多年前,藉由丝绸之路,中国的经济、文化与世界展开了广泛交流。丝绸之路贸易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中医药贸易与中药文化传播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内容。11月17日,“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李云鹤事迹2017-11-24 09:55
猜你喜欢:
评论:(《国宝星散复寻踪》披露清宫散佚文物调查一散再散的国宝归来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