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画院文化交流十年成绩斐然
独创壁画泥板临摹 真实感吸引国内外游客
国内高校学生在敦煌画院聆听李艺老师《画说敦煌》系列讲座。
敦煌画院受邀在深圳展出敦煌艺术品。
王恒真 杨春祎
敦煌雄居丝路,总绾东西,在汉唐丝绸之路经济鼎盛时期孕育造就了灿烂的敦煌艺术,使敦煌驰名中外,饮誉寰球。如今,基于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一带一路”战略被提出,沿着陆上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为敦煌文化的交流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赵朴初,卓越的爱国佛教领袖和杰出的书法家,毕其一生高擎“佛教是文化”的大旗,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在敦煌,仅有两块由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名的“金字匾额”:一块为“敦煌研究院”,另一块为“敦煌画院”。
敦煌画院坐落在敦月路,南至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北距市中心都只有两公里的路程,东去文博园不过七八里,西经门口可达机场、阳关、玉门关、雅丹等重点旅游名胜,位居敦煌文化旅游景点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成为敦煌往来商旅的必经之地。经过20年的建设和10余年着力文化交流,敦煌画院已成为具敦煌文化特色的一颗闪闪明珠。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开展敦煌文化艺术交流
敦煌画院创办于1993年,由原敦煌市政协主席杨士科依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敦煌地区及国内外一些有志于学习传承敦煌艺术的华人画家群体而创办,是敦煌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
现任院长宋灵告诉记者,敦煌画院办院以来,得到了敦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画院把学习、传承、弘扬敦煌艺术作为立院之本,追随张大千、常书鸿等艺术大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之路,在忠实于壁画原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敦煌壁画和敦煌地区魏晋墓画砖的临摹工作;在传承敦煌写经、敦煌汉简、草圣张芝草书等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敦煌书法;广泛吸收有造诣的国画家及现代画源的画家,突出西部风情、打造敦煌格调;更多挖掘敦煌深厚的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同国内外的书画艺术家的交流,大力培养当地艺术人才,主动参加当地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书画艺术的交流和敦煌艺术的对外传播,每年交流达四十余场次。
2015年5月,由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市文联主办的“朝圣敦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敦煌画院举办。画展期间,由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会长谢振瓯主持开展了研讨会;7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文岗的主持下在敦煌画院举办了为期十天的全国敦煌写经高研培训班;8月,由中国艺术学会资深老艺术家、中国艺术学会副主席吴春生先生组织,中国艺术学会、敦煌画院、敦煌印社、敦煌美术馆和广东南海弘艺堂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大漠留痕、情系西部——八人行书画名家作品全国巡展”首展在敦煌画院举办;9月,“朝圣敦煌”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四人联展在敦煌画院展出;11月,丝绸之路茶器艺术展在敦煌画院举办。以上述展览为代表,仅自2015年5月份以来,敦煌画院就承接举办了十余场有影响力的专业团体类、三十多场个人文化交流活动和书画展览,交流人数多达3000人次。院长宋灵告诉记者,自2005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来,敦煌画院秉承立院之本,将宣传敦煌文化活动作为自身的使命,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宣传敦煌文化活动数百场次。
探索古法壁画临摹,客观还原敦煌壁画
千百年前,中华文化用伟大的包容精神与同化力量铸造了为之惊叹的敦煌艺术,千百年后,又正是这种包容与同化的力量让敦煌艺术再创辉煌。国内外众多艺术团体和艺术家选择到敦煌画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敦煌画院秉承的包容思想、实力派画师以及敦煌壁画泥本临摹工程息息相关。
宋灵院长向记者介绍,敦煌画院有教授、研究员、美术师、特聘书画家等322人,他们曾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并长期从事敦煌壁画研究临摹工作。其中李振甫(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樊兴刚(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赵俊荣(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馆员)均被敦煌画院特聘为专家顾问,成为该院领军人物,为敦煌画院长期开展敦煌艺术的传承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敦煌画院是敦煌地区,乃至中国当代传承交流敦煌艺术最具实力的画院之一。从2008年以来,敦煌画院先后和敦煌美协一道受邀到四川彭州展出敦煌临摹壁画,主持完成了杭州灵隐寺的壁画工程,并受邀于深圳文博会,以《寻梦敦煌》为主题在深圳市展出一年之久;据宋院长介绍,目前世界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以纸本为主,其特点是成本低,方便携带运输和收藏,但展出效果差强人意。而敦煌画院取法古人,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在最接近敦煌壁画材质的泥板上临摹,真实还原了壁画泥皮剥落、色彩褪化等自然特点,更贴近敦煌壁画。宋院长介绍,由于泥本临摹工程量大,收藏和展出运输成本高,目前国际上还未知有第二家机构仿效。据统计,敦煌画院自建院至今,不间断完成敦煌壁画泥本临摹总面积逾200㎡,仅商业价值达数千万元。由于敦煌壁画纸本临摹在我国南方城市展出极易受潮湿空气影响而褶皱变形,画面视觉效果也大打折扣,敦煌画院的泥本虽然运输成本高,却更受欢迎。宋灵院长自豪地告诉记者,敦煌画院的每一次走出去的交流,都是将敦煌壁画更直接地展示给当地群众,足不出市便可参观到最真实的敦煌壁画临摹乃至亲自到莫高窟也无法目睹的珍贵洞窟壁画,故展出效果良好,更大程度地增强了参观者对敦煌艺术的向往。
向往敦煌艺术,集腋成裘
现院长宋灵,祖籍甘肃天水,从小喜欢翰墨。接任敦煌画院以来,他邀请全国有丝路情结的画家,重新划分创作室;根据社会需求策划各种艺术活动,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加强画家之间的作品观摩和学术研讨。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呈现出空前活跃的艺术创作与学术探讨新气象。目前敦煌画院已建有多功能大、小展厅各一处、艺术工作室10间,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画院下设艺术委员会、创作发展部、培训中心、艺术市场研发部、办公室等部门,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功能齐备,管理正规有序,成为广大书画家感受敦煌、展示才艺、授受学业、收藏交流的绝佳场地。
对于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历程,院长宋灵感慨良多。作为民营文化企业,最要命的是资金短缺。虽然敦煌画院占地只有6亩,但要用建筑填满这片空地却并非易事。敦煌画院这块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金字招牌既然挂起来了,就不能让它过于寒酸。为了壮大画院门面,宋灵不得不在敦煌扩展他的艺术品门店,用这些店铺赚来的钱支撑画院的基础建设。“没有一次到位的钱,每年赚多少就搭进去多少,十年来少说也搭进去了两千万。”而在记者采访期间,画院后院仍有部分基础设施因资金短缺未完全精装修。
敦煌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开发,不仅是弘扬敦煌艺术、发展敦煌文化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实现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双赢共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来,宋灵和他的团队通过发展艺术产业,探索出一条以文补文,以画养画,产需研结合的路子,从而将艺术推向市场。“好在我们已经有了实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创作设计,开发出经典的、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敦煌格调艺术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画院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也为敦煌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敦煌画院为根基,灵艺文化发展公司为阵地,敦煌意象馆为窗口,宋灵与他的团队已构建出一个多功能文化企业。这种生机勃勃的艺术探索局面和多元化的创作倾向,吸引了诸如成龙、李连杰等国际巨星慕名来访。
宋灵和他的团队本着向善向上的东方思想,执着地追求着敦煌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宣传和发展敦煌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列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并成功举办,敦煌已被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向西开放前沿的重大使命。而国内诸如上海桥中设计公司、博思灵动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眼界、有担当,热爱敦煌文化的企业开始关心敦煌画院的发展,并与之达成多项投资及合作协议。宋灵说:“敦煌画院就是画家的家,相信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2016年伊始,宋灵与国内更多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开展洽谈合作,部署他与敦煌画院发展的新思路。
新闻推荐
化解“幸福的烦恼”成就“甜蜜的事业” 敦煌推广“家庭公寓”应对旅游井喷式增长
化解“幸福的烦恼”成就“甜蜜的事业”敦煌推广“家庭公寓”应对旅游井喷式增长本报敦煌讯(记者秦娜)刚刚进入3月,敦煌市民卢晓霞就盘算着给自己的一套闲置住房装空调,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接待游客...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