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海 严存义
4月柳絮飞扬的季节,记者走进敦煌市转渠口镇定西村骆聚仓的家,他家新修的房子只有一层,却留着通往二层的楼梯。记者不解,一问才知道这里面有故事:
23年前,骆聚仓一家就移民了。从定西市安定区称钩乡川坪村到敦煌市转渠口镇,长期住着简易的土坯房。
“房子实在太破旧了,想改变一下。”去年,61岁的骆聚仓与家人商量,决定不惜资金,建一栋新房子。“要盖就盖小二楼,修全村最好的房子!”老骆的决心,也得到家人的支持。
粗略估算,建一栋3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最少也得40万元。老骆拿出全部积蓄8万元,贷款15万元,还远远不够。“只能边建边借了!”很快,小二楼的一层建起来了,通往二层的楼梯也建好了,但建房资金却没有了。
正当老骆为建房缺钱发愁时,市上联村联户的干部来到了他家。“呵呵,没想到来的是市委书记詹顺舟。他先后来我家三次,和我拉家常,谈发展,最关心的还是增收问题。”
了解情况后,詹顺舟告诉老骆:“你家人口不多,一层房子180多平方米,够宽展了,能住开就行了。眼下最缺资金,最要紧的是找到发展的路子,挣到更多的钱,再补修小二楼不迟。”
“那发展啥好呢?”
“村上发展葡萄产业,不是很好吗?”詹顺舟引导他:你看看村上这几年葡萄产业发展得多快,去年全村就达到2800多亩,挂果的葡萄最高亩收入能过万元,比种棉花、玉米强多了。你家先前种的4亩葡萄今年挂果,少说也能收入3万多元,我建议你把剩下的8亩地全种成葡萄,三四年后全部进入盛果期,按亩收入8000元算,一年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有了这些收入,还贷款,加盖二层楼,还愁啥呢?!”
听了这话,骆聚仓觉得很有道理,也有了信心。决定先发展葡萄园,再盖二层楼。
今年开春,市上有关部门给他帮扶了葡萄苗款,青海油田公司送来了葡萄架钢丝绳,市、镇农技人员现场指导,8亩葡萄很快就栽植好了。“现在村上的葡萄已形成规模,销路不愁,收入一定好着哩!”骆聚仓肯定地说。
其实和骆聚仓家一样,定西村的群众,当年移民过来时,基础条件艰苦,吃了不少苦头。近年来,靠种棉花和进城务工,收入增加了,都陆续建新房,改变居住条件,但不少村民因此欠下了债。
“这次双联行动,帮扶力度很大,一年干了10年的事!”村支书姬华告诉记者,去年,在各级双联单位的帮扶下,全村完成硬化道路、节水灌溉、人饮工程等12个帮扶项目,特别是支持农户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新增葡萄700亩,户均1.5亩。“只要产业发展的路子对头,增收有望,老百姓的好日子就会紧跟而来!”姬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秦娜)记者从6月9日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暨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将于8月1日在敦煌市拉开帷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