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锦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依然色彩鲜艳,辉映洞窟。据专家介绍,这是因为它使用的颜料是三危山天然矿物质的缘故。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颜料虽有传闻但很难寻觅。令人惊喜的是,敦煌人陈明星在三危山腹地山谷意外发现了一处“彩矿”遗址。笔者有幸作为此事的牵线者,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参与考察。
我们到达山谷中的“彩矿”遗址,只见左手山崖上三个高低错落的山丘上,分布有壁孔、山洞、地坑等遗址,崖壁上黄色的颜料非常明显,呈干粉状,用手一摸,粉末立即飞淌并将手染黄,可能是年久风化所致。在崖壁除大量黄色颜料外,也有红色(赭色),都很明显,夹杂在崖壁间。在最靠上的山岩洞壁,也有白色出现,但很少,周围还有赭色、黄色、肉色、淡粉色、焦茶色等。在陈明星的引领下,大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观看,并采集到随身带的矿泉水瓶、塑料袋内。同行的吴荣鉴说这好像是绘画原料,但不知是何时的,还有待考证。当我问为何这里没有蓝色和绿色(因为莫高窟壁画主要有赭、黄、白、绿、蓝等颜色)时,吴说古时这两种颜色都从尼泊尔、阿富汗进口,当地没有。现在这两种颜料也靠进口,价格非常昂贵。我们在“彩矿”遗址停留了约1小时,初步发现在山谷呈斜面状约1000米的崖壁(小丘)上,大概有“彩矿”洞坑20多处,人工开采的痕迹比较明显。在中间山丘向阳的洞坑旁边,有一截石块垒的石墙,下面地势平坦且背风,可能是当年采矿人的住所。其间,张小刚、范玉权、乔兆福、张维贤等采集样品、测定方位并拍照、摄像。
陈明星介绍,这处“矿点”是他随地质队去三危山中探矿时偶然发现的,而他心中的“彩矿梦”足足做了大半生。小时候,陈明星听姑奶奶讲,他太爷爷陈画匠给敦煌乡村庙宇画画,所用的颜料是由骆驼从南山(三危山)驮回来的,这让他感到既非常好奇又格外向往。在红柳泉当“村长”20多年来,他经常去对面的南山寻找梦中的“彩矿”。陈明星还在“彩矿”遗址附近捡得一石臼,内有暗红色的痕迹,可能是加工颜料的工具。陈明星说他要妥善保管,一旦鉴定为文物,他将会按程序完整交给文物部门的。
从三危山探访“彩矿”归来后,我们立即将照片和“彩矿”样品呈送市上相关领导观看。敦煌市国土资源局、敦煌市文物局派人实地勘查定位:“彩矿”位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腹地,共有25处,分布面积大约0.3平方公里,并采取了保护措施。
相信若“彩矿”最终鉴定结果确实,将解开敦煌壁画颜料之谜,其意义是深远的。
新闻推荐
敦煌围绕资源优势加大投入促进发展本报敦煌讯(通讯员张晓亮叶长安)敦煌市围绕资源优势,以大投入推进大跨越,今年计划实施项目187个,总投资47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78亿元。截至5月底已开工164个,完成...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