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谱写新“阳关三叠”
本报记者 张春生
蛇年春节,福建西航集团投资60亿元的“龙行天下”敦煌国际文化度假城项目一直未停工。负责这个项目的高建华说,为了打破西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施工时间短的不利因素,他们摒弃传统土建采用的坑基浇筑施工,改用不受季节限制的桩基打夯施工,虽然公司为此多支出了1000多万元的成本,但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北京慕真羽尚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敦煌丝绸之路文化雕塑博览园项目也在春节期间加紧建设力度,计划于今年5月竣工开园。
2012年,敦煌市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带动经济转型跨越的首位产业,立足敦煌文化资源研究储备项目招商引资,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龙行天下”敦煌国际文化度假城项目和天赐一秀文化博览园等12个投资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当年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是前10年的总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11年的2.5%提高到3.2%。
在北京慕真羽尚公司董事长刘慕真看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获国务院批复的消息,犹如文化春天里的第一声惊雷,让她感到振奋。因为刘慕真已把公司发展的定位放在了敦煌文化的坐标上,期望能在敦煌这片文化热土有所作为。
在建设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铿锵行进之中,敦煌市确定了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战略定位,并制定了《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请省上研究。
《纲要》提出,敦煌市将实施“3648工程”,即建设“产业核心区、辐射拓展区、战略协作区”三大空间层次,重点打造产业核心区的“行政综合服务区、现代文化商贸区、文化产业园区、旅游风景名胜区、城乡特色综合体、生态保育区”六大功能板块,塑造“学术敦煌、艺术敦煌、数字敦煌、佛国敦煌”四大国际级文化品牌,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生产业、文化会展业、文化娱乐业、文化创意业、文化体育业、影视传媒业、文化培训业”八大文化产业。
从鸣沙山向北眺望是一片沉寂千年的砾石流沙荒漠,这就是规划中的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所在地。眼下,园区道路等工程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实施。按照基础设施和“引水播绿”两个先行的原则,今年将建成连接主城区与园区综合管理中心和核心区的“一纵一横”主干道,配套建成管网、照明及生态隔离带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引水入城工程,打造大漠戈壁生态水城,跟进公共设施建设,整合政府行政服务和园区综合服务,开工建设园区管理服务、人力资源大厦、文化创意大厦等10项政府投资项目。今年新落地的世界佛教文化园、中医养生园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也将在园区开工建设。
今年,敦煌市提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个倍增”目标,即项目总量增长1倍达到100个,实际完成投资增长1倍达到4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提高1倍,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在全省率先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发挥敦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龙头带动和核心示范作用。
新闻推荐
敦煌市肃州镇组织“农技员”“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村组农户,为群众讲解设施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种植技术。本报通讯员许新春...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