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程明明孔林林焦兴泉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要让村民富起来,长远的办法是找到一条适合村庄发展的好路子。近年来,邹城市中心店镇东傅村瞄准市场空缺,因地制宜开展草莓种植,通过流转土地、创建基地、搭建平台,实现村庄跨越式发展。火红的草莓,吸引年轻的“后浪”们返回家乡,参与草莓种植,共同走上小康路。
草莓结缘女白领化身草莓种植户
在中心店镇福美来西片区草莓基地,种植户张建新和杨翠小两口骑着三轮车拉来了草莓苗。谈起种植草莓的经历,杨翠讲述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2015年,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杭州一家房地产企业上班的女白领杨翠,回老家曲阜过节,一次偶然的机会跟随朋友来到邹城市中心店镇东傅村采摘草莓。香甜的草莓让她记忆深刻,种植草莓的小伙也很憨厚。一来一往中,女白领对草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和种草莓的小伙张建新建立了恋爱关系。1年后,大城市里的女白领辞职离开了杭州,决定要在邹城落地生根种草莓。
杨翠大学学的会计专业,回到农村,她又是如何做出决定去种草莓的呢?“和对象因为草莓认识,所以就有那种感情在里面。正好他家种植草莓,整个村种草莓的很多,基础也很好,就想着把草莓种好、扩大,然后慢慢地两个人一起努力种起来。作为年轻人,一定要努力奋斗,才能有回报,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磨炼技艺“新农人”田园逐梦
年轻人有干劲,产业发展更有前景。今年,东傅村打破村庄界限,跨村流转了81亩土地、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20个大棚,继续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杨翠夫妇看上了新片区的好位置,第一时间申请承包了两个大棚。“原先的两个棚位置太偏了,主要是走批发。这两个棚我们打算重点经营生态采摘,生意肯定比以前更好。”
新思路带来新气象。作为跳出“农门”又回到“农门”创业的“新农人”,他们理念思维新、工作方法新。在绿色发展、科学种养的时代发展趋势中,杨翠夫妇深知草莓种植中土壤、用水、育苗等关键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定期去济南参加培训,运用新技术改良土壤,进行无土育苗,使用净化水滴灌设备,不断提高草莓的口感和品质。今年的两个新大棚里就种上了从济南引进的假植苗,这种苗子不仅成活率高、产量高,而且上市时间更早,经济效益自然也更好。
“按年轻人的眼光,敢闯敢干,先把位置选好,再把草莓种好,不就收益更好了吗。一个棚去掉本,纯收入在四到五万元左右。俺家是四个棚,五亩半地,大约也就是20来万。”杨翠聊着今年的打算,盘算起一年的收入,还不忘手里的活。这边,张建新给大棚覆盖遮阳网;那边,杨翠带着工人栽苗子。无论是面对这份爱情,还是面对这份事业,小两口都充满了干劲,汗水浸透出了甜蜜,生活充满了阳光。
“虽然很辛苦,但是到草莓丰收,浑身就充满了干劲,咱们的美好生活不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吗。”“什么是小康呢,我觉着有孩子、有家庭,有我的草莓事业,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这就是我的小康。”杨翠夫妇告诉笔者,今年他们家里有两件大事,一个是孩子的出生,初为父母,让他们感觉责任更重了;另一个就是承包了两个新棚,事业有了新起色,让他们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后浪”奔涌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一颗草莓成就了一份爱情,也成就了一份事业,更成就了许许多多人的小康生活。随着东傅村的发展,几年来已有十多名像杨翠夫妇一样的年轻人回到村子,投身草莓事业,投身农业发展,“后浪”奔涌向前!他们用行动告诉年轻人,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年轻人有知识、敢创新、视野宽,好平台、好政策,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农村的广阔天地,让他们利用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生态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民共同发展。
“你看杨翠去西片区,可以说是第一个承包大棚的,村里把大棚建设好,然后水、电、配套,给她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提供一个好的就业平台。像杨翠这样的年轻人,回村种草莓的,会越来越多,这说明草莓产业能帮助咱们致富。”说起回村创业的年轻人,东傅村党支部书记程学良满心欢喜。“这都是新鲜血液,是以后草莓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为让广大种植户安心创业、做大做强,今年新成立了邹城市草莓协会,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大生产理念、栽培技术、销售经营培训力度,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农村大发展浪潮中。
小康路上,有近20年草莓种植经验的东傅村,正围绕草莓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打造林果产业特色村。目前,东傅村已发展陆地草莓3000余亩,建成温室大棚860余个,果品年产量6000吨,草莓种植人员达到1200人。“富东牌”无公害草莓远销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新闻推荐
技改投资提速 济宁市企业向智造迈进 截至7月底,济宁市百项技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本报记者宋娜通讯员张炀汤赟瑞曹大鹏记者昨日获悉,今年1至7月份,全市制造业技改投资367.7亿元,截至7月底,百项技改重点项目全...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