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学馆里的手工工艺品倪泥绘制济南“兔子王”图案。倪泥向孩子们介绍非遗文化。
人物速写
倪泥,30岁,美术教育工作者。倪泥虽然身材瘦小,但内心强大、韧劲十足。来济南的12年,求学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但她却是个从不向挫折低头的人。
30岁的倪泥在万千青年创业者中算是个平凡的人,但了解了她的创业故事,你会看到这个平凡姑娘身上的闪光点。
倪泥的名字很特别,她笑称是因为自己打小瘦弱,父母为了好养活才起了这么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倪泥不负父母所望,不仅好养活,而且吃苦耐劳,身上有一股子韧劲。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倪泥坚守自己的绘画梦想,完成学业并创业成功,现在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
小山村第一个美术生
倪泥18岁才来到济南,当时她考上了山东大学的美术专业。在这之前,她一直生活在山东邹城的一个小山村里。在这个小山村,倪泥是第一个有机会系统学美术的孩子,也是第一个凭借美术特长考上大学的学生。
美术生的花销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确实不小。倪泥记得,自己打小是吃救济粮长大的,逢年过节,当地政府和社会好心人就会送来油和面,家里的房子也是在政府补贴下翻盖好的。直到上了初中,父亲在政策扶持下搞起了养殖业,家里的光景才一天天好起来。
童年时期,倪泥的绘画场地遍布村庄,还帮村委画过黑板报和大字报。即使家庭条件有限,父母也没有压制倪泥对美术的热爱。
倪泥记忆中有一个场景特别清晰:父亲的自行车后座驮着两大袋粮食,前梁上载着她,先去粮站换饭票,再把其送到学校。初中第一年的学费,父亲把刚出栏的猪卖了才凑起来。正是因为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倪泥生活特别节俭,一个星期花费不到两元钱。一次,倪泥上学骑车摔伤造成右小腿骨折,她一天课也没耽误,每天单腿跳着去上学。
付出总会有回报,倪泥不仅绘画出色,文化课成绩也名列前茅。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老师在倪泥的作文上写下了一句评语:“有灵气,有才气,必定有出息。”这句评语就像一抹暖阳,直到今天一直激励着倪泥。
爱上济南非遗美学
考上大学后,初入城市的倪泥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总爱四处逛逛、看看。一次,倪泥参观了一个非遗展览,她没想到,济南这个地方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美学让她感到兴奋,回到学校,她立马着手查阅资料,并将自己了解到的一百余种非遗文化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为什么要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呈现呢?倪泥表示,用画来展示会更直观,受众更易于了解,也让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平时在学校潜心学习画画,到了节假日,倪泥也没闲着。学校紧邻商圈,倪泥主动去找商家谈合作,寻找兼职机会。发传单、做销售推广、卖工艺品……大学四年中,倪泥做过很多兼职,每个暑假她都晒得黢黑。年年发传单,倪泥成了各大车展、房展的固定广告宣传合作方,有时忙得一天不吃饭、不喝水。虽然累,但倪泥总结,这段经历锻炼了她人际交往和抗挫折的能力。
大学四年,只有第一年的学费是跟家里要的。到创业第一年的春节,倪泥揣着5万元现金回家。看着眼前黑瘦的女儿,父母红了眼眶。
每个人都能活得闪亮
创业初期,山东大学团委给了倪泥第一笔扶持资金,帮助她成立了一间小画室,给她的创业之路按下了开启键。倪泥开始教孩子们画非遗,让更多孩子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在历下区政府的支持下,倪泥的“非遗进社区”公益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如今,倪泥的画室已经扩大到几百名学生,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自己心中的非遗文化,兔子王、布老虎、把子肉……画面色彩丰富、生动传神。在历下区政府协助举办的非遗美学展上,倪泥团队绘制的数百幅非遗文化作品展出,吸引了众多济南市民前来观看。“原来把子肉和章丘大葱也是非遗啊!”展览现场,观众发出各种感叹。
如今,倪泥在济南不再是独自打拼,她在这里立业、成家,当了妈妈。画室里招募而来的伙伴与她有着相似的经历,大家一起为传承非遗文化而努力。画室成员“娟儿”曾经是来自甘肃的贫困生,考上了济南的大学后扎根在这里;成员“影子”的老家在新疆,她把家乡的非遗文化也带到济南的画室里。“娟儿”说:“曾经以为自己生活在犄角旮旯,现在才发现同样能够活得闪亮!”(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李冬阳 张有水)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陈伟)近日,邹城市人民医院创伤足踝外科一位患者给医院送来三面锦旗,感谢医护人员对其细心呵护和治疗,让她重...
邹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城市这个家。